•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張立偉:全球油脂油料供需格局及變化趨勢

    2022-11-10
    摘要:

    未來影響油脂油料供需格局的因素越來越多。全球極端天氣頻發、種植成本不斷增加,地緣局勢沖突,全球通脹加劇,都將持續影響油脂油料供需格局

    11月10日,由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馬來西亞衍生產品交易所聯合主辦的“第16屆國際油脂油料大會”在線上召開。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決策服務處處長張立偉表示,未來影響油脂油料供需格局的因素越來越多。全球極端天氣頻發、種植成本不斷增加,地緣局勢沖突,全球通脹加劇,都將持續影響油脂油料供需格局,需要引起關注。

    最近三年,全球“拉尼娜”天氣持續,這在歷史上都是罕見的。今年上半年歐洲出現大旱,在去年加拿大出現嚴重的干旱,上半年亞洲地區,長江流域也出現了多年來的大旱,巴基斯坦的洪澇災害,近期印尼、馬來西亞的洪水,也影響到棕櫚油的生產。另外,全球能源價格的大幅上漲,化肥、農藥價格大幅的上漲,導致種植成本不斷增加,這都會影響到對油脂油料的供應格局。

    第二,地緣政治沖突,貿易保護主義加劇,持續影響油脂油料的貿易格局。今年的烏克蘭危機導致烏克蘭的葵花籽油出口中斷,烏克蘭每年出口葵花籽油在500萬噸到600萬噸,這個數量對全球油脂油料市場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印尼在今年油脂油料價格大幅上漲的時候,為了平抑國內的價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從國內的銷售到極端的禁止棕櫚油出口,貿易保護主義對全球油脂油料的貿易格局的影響現在越來越大。

    另外,全球通脹加劇,多國持續加息,可能會導致全球經濟增長的放緩。美元的持續升值和眾多國家本幣大幅貶值,將導致油脂油料進口成本增加,持續影響油脂油料貿易和需求格局。油脂油料價格的大幅上漲,進口成本的不斷提高,導致低收入國家對植物油的消費不斷的下降。

    以下為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決策服務處處長張立偉演講實錄:

    20221112/76ddc5440d519f3e20cc039284330e44.png


    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最近幾年,全球極端天氣頻發,地緣政治沖突不斷,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對全球油脂油料供應鏈,貿易鏈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全球油脂油料供需格局不斷發生變化,油脂油料價格大幅波動。

    全球油籽產量持續增加,大豆產量增速快于其他油籽

    過去二十多年來全球油籽產量持續增加,增加的主要來源還是大豆,我們從圖上可以看到,從2020年到2022年,全球油籽產量增加了3.33億噸,其中大豆產量增加了2.15億噸,可以說過去二十多年來,全球的油籽產量的增加,大豆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全球油籽貿易量持續增加得益于大豆產量和貿易量不斷提高

    全球油籽貿易量在過去二十多年來也是呈現一個不斷增加的趨勢,這個增加也主要來自于大豆。大家也可以看到,全球油籽的貿易量主要是大豆,在過去二十年來不斷增加,其次油菜籽貿易量也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遠遠低于大豆,現在全球大豆貿易量達到了1.7億噸,油菜籽貿易量只有1600多萬噸。所以,可以說全球大豆的貿易量占到油籽貿易量的88%。

    全球大豆產量震蕩增加,每次減產都會帶來價格大漲大跌

    過去二十多年來,全球的大豆產量有6次出現下降,每次大豆產量的下降,都是帶來了大豆價格的大漲和大跌。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有一個特殊的,在2019年、2020年,這次大豆產量也出現了下降,但是價格并沒有出現上漲,主要是由于當時中美貿易沖突,使得中國對全球的大豆需求下降。但是隨之而來的20、21年,雖然大豆產量增加,但是價格仍然出現了上漲,這一塊主要就是中國的需求增加,帶動了價格的上漲。

    全球大豆生產格局發生變化,巴西成為大豆增產主要來源

    全球的大豆生產格局最近幾年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總的來看,大豆產量的增加主要來源于巴西產量的快速增加,最近幾年美國的大豆產量沒有明顯的增加,阿根廷的大豆產量也沒有明顯的增加,其他國家的大豆產量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遠遠低于巴西的增產。

    我們還可以看到,最近幾年中國和印度的大豆產量出現了明顯的增加,今年中國大豆產量有望超過2000萬噸,比2015年增加700多萬噸,同期印度的大豆產量也增加了400多萬噸。

    我國政府對大豆生產非常重視,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了實施大豆油料振興計劃,據農業農村部“十四五”規劃種植業規劃,計劃到2025年中國大豆產量達到2300萬噸,創歷史最高記錄。

    中國大豆的進口進入一個高位震蕩期,全球的大豆進口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1998年,中國取消大豆進口配額后,大豆的進口量持續增加。但是最近幾年,中國的大豆進口量一直在九千萬噸到一億噸之間震蕩徘徊,主要原因來自于中國國內的政策。

    第一個是中國在鼓勵大豆的種植,在東北地區實行兩豆輪作,在內地大力推廣玉米大豆復合種植。另外在飼料養殖行業,我們大力推廣低蛋白營養飼料配方,豆粕玉米減量替代方案。同時我們還在大量地進口肉類,水產品和奶制品。

    最大的一個政策是,這兩年我們放開了阿根廷和巴西的豆粕進口,阿根廷和巴西每年豆粕出口量達到了4000萬噸到5000萬噸,如果未來我們大量進口巴西、阿根廷豆粕,將使我們對大豆進口的依賴明顯下降。

    所以,我個人的觀點是,未來中國的大豆進口量持續增加的過程基本上是結束了,保持一個高位震蕩的態勢,這將使得全球的大豆進口格局也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全球的大豆出口震蕩增加,出口格局也在發生變化

    最近幾年,美國、巴西、阿根廷三大出口國的大豆出口量大幅波動,但是總的來看,巴西的大豆出口量是震蕩增加的,美國大豆出口量保持穩中波動,阿根廷的大豆出口量,過去兩年反而出現下降,在2021年、2022年度,阿根廷的大豆進口量都超過了出口量,2022、2023年度,巴西大豆種植面積的增加,有可能會帶動出口量也出現一個增加。總的來看,未來全球的大豆出口對巴西的依賴性仍然在增強。

    2023年度,全球的大豆預期增產,但是仍然需要關注不確定因素對市場的影響

    第一個是今年美國大豆產量下降400多萬噸,近期密西西比河水位持續低位,導致了運輸受阻,運費的上漲及美灣大豆到貨量的減少,對國際市場大豆價格形成強烈的支撐。

    第二,最近幾個月阿根廷持續干旱,早熟玉米的播種可能會減少,進而導致大豆種植面積的增加,目前阿根廷大豆尚未開始波動,11月份、12月份將是阿根廷大豆主要的播種期。如果天氣出現問題,有可能會導致大豆的種植受到影響。

    第三、近期巴西的大豆種植非常順利,目前播種進度已超過了一半,但是連續三年的“拉尼娜”天氣有可能會對南美大豆后期的生長和產量繼續造成影響。

    大家記得去年播種前期,南美的天氣相對好,大家對大豆產量的預期是增加2000多萬噸,但是到了12月下旬,“拉尼娜”天氣導致了阿根廷、巴西的干旱非常嚴重,大豆產量由增產2000萬噸的預期變成了減產3000萬噸。所以,后期我們仍然要密切的關注連續三年的“拉尼娜”天氣對南美大豆的生產和產量的影響。

    全球油菜籽的供應和貿易,對加拿大的依賴性不斷減弱

    最近幾年,全球的油菜籽的產量保持穩定的趨勢,但22/23年度全球的油菜籽產量增加1000萬噸,創下歷史最高記錄。主要原因是加拿大的油菜籽從上一年的減產中得到了恢復,俄羅斯、歐洲、烏克蘭加上澳大利亞菜籽今年都獲得了大豐收。但是整體來看,最近幾年加拿大的油菜籽出口量在不斷減少,全球的油菜籽出口對加拿大的依賴從過去的最高80%降到了現在的50%以下。

    全球的植物油產量持續增加,棕櫚油和豆油是增加的一個主要來源

    過去二十多年來,全球的植物油產量不斷增加,目前已達到了2.2億噸,其中豆油和棕櫚油的產量的占比從2020年的57%提高了現在的64%。過去二十多年來,全球植物油的產量的增加,主要是豆油和棕櫚油產量的增加。

    全球植物油貿易量的增長主要依靠棕櫚油,未來這一局面難以改變

    目前全球的棕櫚油出口量達到了8000多萬噸,其中棕櫚油出口量占到了5000多萬噸,豆油出口量在1200萬噸左右,葵花籽油出口量在1000萬噸左右。

    過去二十多年來,豆油的出口量增長并不多,主要的增長是來自棕櫚油,棕櫚油的出口量由2000年的1000多萬噸到目前的5000多萬噸。

    另外,我們還可以關注葵花籽油的出口量,過去幾年也是大幅增加的。我們中國的葵花籽油進口量也在不斷增加。

    棕櫚油主產國和出口國集中,價格受產量和出口政策影響大

    2021年、2022年馬來西亞勞工短缺影響棕櫚油產量恢復,印尼棕櫚油政策反復多變,烏克蘭危機導致烏克蘭葵油出口大減以及原油價格大漲導致生物柴油需求增加的影響,上半年棕櫚油價格從領漲全球植物油價格,到6月中旬后棕櫚油又領跌全球植物油的市場。就說棕櫚油不但對它本身價格影響大,對全球其他植物油價格的影響也是比較大。

    最近幾年,印尼和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增長放緩,亞洲、非洲、南美國家的棕櫚油產量有所增加。但是,這些國家的出口量依然較小,全球目前棕櫚油的需求對馬來西亞和印尼的依賴性仍然是保持較強。

    馬來西亞棕櫚油增產潛力有限,未來將依靠印尼和其他國家

    過去二十多年來,馬來西亞的棕櫚油產量持續增長,但是近期增長明顯放緩,未來全球的棕櫚油增長主要依靠印尼和其他的國家。

    其他國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泰國,泰國現在棕櫚油產量達到了300多萬噸,哥倫比亞的棕櫚油產量達到了200多萬噸,現在亞洲包括印度一些國家,還有中南美洲一些國家,以及非洲一些國家都在擴種棕櫚,未來這些地區將是我們全球棕櫚油增長的新興點。

    全球豆油產量持續增加,但出口增加有限,供應長期偏緊

    受大豆產量的持續增加,全球的豆油產量不斷的增加。但是,全球豆油產量第一大主產國是中國,我們中國不但不出口豆油,還要進口豆油。

    在過去二十多年來,大豆的主產國美國、巴西、阿根廷雖然壓榨量也在增加,豆油產量也在增加。但是,這三個國家的生物柴油的支持政策,使得它國內的豆油消費量不斷增加,導致了豆油對世界的出口量沒有明顯的增加。

    最近幾年,全球的豆油出口量一直維持在1000到1200萬噸的水平,未來豆油的出口量大幅增長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全球豆油的供應將保持長期偏緊的局面。

    全球豆油國內消費持續強勁制約出口量增加,支撐其價格

    過去二十多年來,全球豆油的食用消費呈現一個不斷增加的趨勢,這個增加相對比較穩定,以中國和其他的發展中國家為代表的植物油消費的不斷增加,帶動了豆油的消費不斷增加。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豆油生物柴油的消費,過去二十年是快速的增加。2000年,全球的豆油生物工業消費量只有80多萬噸,到現在全球的豆油工業消費量已經達到了1200多萬噸,這個工業消費主要來源于生物柴油消費的不斷增加。

    美國對生物柴油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每加侖的生物柴油給予1美元的稅收補貼。巴西、阿根廷的生物柴油的摻混政策也使得國內的消費也在不斷增加。所以,我們認為未來全球的豆油出口量難以大幅增加。

    我們國內的豆油跟國際市場的相關性最近幾年也出現明顯下降,主要原因是我們國內的大豆進口量大幅增加,大豆的壓榨量保持較高水平,我們國內的豆油的定價更多的是依靠大豆進口成本和國內的豆粕價格,可以說我們國內的豆油價格走出一個獨立的行情,跟國際市場相關性在下降。這也是我們國內豆油價格跟國際市場上長期倒掛的主要原因。

    全球的葵油產量高位震蕩烏克蘭危機影響葵油生產和貿易

    全球的葵油生產主要集中在歐洲、烏克蘭和俄羅斯。烏克蘭是最大的葵油生產國,俄羅斯是第二,歐盟第三。

    今年以來的烏克蘭危機導致了烏克蘭黑海地區貿易中斷,葵花籽油出口受到了巨大影響,葵花籽油價格在上半年創下了歷史新高,但是最近幾個月,葵花籽油價格有所下跌,主要原因主要還是7月份開始的黑海貿易,使得烏克蘭的葵花籽油出口在逐漸的恢復正常。

    另外我們還看到,由于烏克蘭的危機,導致今年烏克蘭的葵花籽的種植面積也明顯下降,這也制約著未來全球葵花籽供應和貿易量的增加,葵花籽油價格可能會保持較高的水平。

    全球生物柴油的產量持續增加,影響棕櫚油和豆油供需格局

    全球的生物柴油主要來源于棕櫚油、豆油、菜籽油和動物油以及地溝油。作為棕櫚油產區,印尼、馬來西亞是我們生物柴油主要生產國,同時歐盟、新加坡以及一些國家,也在使用棕櫚油的生物柴油,因為棕櫚油價格是所有油中價格最便宜的。

    上半年由于各種原因,棕櫚油價格高于其他植物油價格,但是現在棕櫚油價格跟豆油的貼水達到了300多美元,棕櫚油的性價比在不斷的增加,目前印尼正在實行B30的生物柴油政策,現在正在路試B40的生物柴油,如果未來印尼棕櫚油生產生物柴油實現B40的政策,那棕櫚油生物柴油產量還在增加。

    豆油作為生物柴油主要是集中在美國、阿西和阿根廷,菜籽油作為生物柴油主要是歐盟地區。

    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生物柴油的大量生產和支持的地區,都是它本國或者本地區主要的植物油的生產地區。所以我們覺得未來生物柴油的政策,對我們全球的植物油供需格局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歐盟生物柴油政策調整可能導致植物油供需格局變化

    今年上半年,全球原油價格大幅上漲,導致生物柴油的需求增加。但是,現在整個來看,美國、南美、印尼和馬來西亞的生物柴油政策仍然是利多植物油,因為鼓勵使用豆油和棕櫚油做生物柴油的。但是,今年的國際市場植物油價格的大幅上漲,使得歐盟對生物柴油的政策正在發生改變。

    今年6月上旬,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投票通過將基于農作物生物燃料限制在用于交通運輸生物燃料總使用量的一半以下,并在2023年逐步淘汰使用棕櫚油和大豆生產的生物柴油。

    現在歐盟使用豆油和棕櫚油生產生物柴油,大約在300萬噸到400萬噸。歐盟進口的豆油生物柴油和棕櫚油生物柴油也有200萬噸到300萬噸,如果歐盟真的淘汰掉棕櫚油和大豆生產的生物柴油,那意味著在工業消費方面,豆油和棕櫚油將減少400萬噸到600萬噸,這對全球植物油供需格局影響還是非常大的,我們需要密切的關注。

    未來影響油脂油料供需格局的因素越來越多

    全球極端天氣頻發,種植成本不斷增加,持續影響油脂油料供需格局。

    最近三年,全球“拉尼娜”天氣持續,這在歷史上都是罕見的。今年上半年歐洲出現大旱,在去年加拿大出現嚴重的干旱,上半年亞洲地區,長江流域也出現了多年來的大旱,巴基斯坦的洪澇災害,近期印尼、馬來西亞的洪水,也影響到棕櫚油的生產。

    另外,全球能源價格的大幅上漲,化肥、農藥價格大幅的上漲,導致種植成本不斷增加,這都會影響到對油脂油料的供應格局。

    第二,地緣政治沖突,貿易保護主義加劇,持續影響油脂油料的貿易格局。

    今年的烏克蘭危機導致烏克蘭的葵花籽油出口中斷,烏克蘭每年出口葵花籽油在500萬噸到600萬噸,這個數量對全球油脂油料市場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印尼在今年油脂油料價格大幅上漲的時候,為了平抑國內的價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從國內的銷售義務到極端的禁止棕櫚油出口,貿易保護主義對全球油脂油料的貿易格局的影響現在越來越大。

    另外,全球通脹加劇,多國持續加息,可能會導致全球經濟增長的放緩;美元的持續升值和眾多國家本幣大幅貶值,將導致油脂油料進口成本增加,持續影響油脂油料貿易和需求格局。油脂油料價格的大幅上漲,進口成本的不斷提高,導致低收入國家對植物油的消費不斷的下降。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