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由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馬來西亞衍生產品交易所聯合主辦的“第16屆國際油脂油料大會”在線上召開。
中糧油脂控股有限公司油脂業務部總經理周吉帥會上表示,大豆壓榨行業整合還在持續中,因為這是一個低毛利的行業,所以規模經濟非常重要。
從2012年到2021年,大概十年的時間,行業集中率是在不斷提高,這個趨勢還會持續下去。大豆壓榨的兩個產品油脂和蛋白粕,它的消費量主要受人口結構的影響,目前國內人口增速已經放緩,2021年已經接近零增長,但是我們看到另外一方面,就是雖然說我們的人口增速放緩了,但是城鎮化的比例還在提升。所以,受城鎮化比例提升影響,餐飲消費仍然有增長的空間,油脂、蛋白粕未來還是有增長的空間。未來十年中國油脂和豆粕消費增幅預計是正增長,但是增速明顯放緩。
經合組織預計未來十年蛋白粕需求年度平均增長1.16%,食用油脂需求年度增長0.52%。從油脂消費來看,油脂包裝化趨勢明顯,包裝油在植物油消費中的比例在不斷提高,目前已經到60%的水平,未來還有進一步包裝化的空間。
從近年來中國小包裝油的銷量變化趨勢看,玉米油、花生油占比提升,而其他的包括調和油、豆油的占比是下降的,消費者對營養、健康、美味的產品更加青睞,如果不考慮今年俄烏沖突的影響,葵油的占比也是不斷提升的,今年因為俄烏沖突導致葵油供應受到影響,所以今年葵油的銷量占比出現下降。
經濟增長對于油脂油料的消費也有明顯的影響,短期看國內經濟增長穩中趨緩。所以,短期內疫情對于油脂的消費還是有不利的影響的。
豆粕消費和飼料產量增速出現背離這個現象值得我們重視。從歷史的規律來看,國內豆粕消費的變化和飼料產量的變化是同方向的,但是在2021年這二者出現了背離,飼料產量增速達到15%,而國內豆粕消費的增速只有不到1%,這二者出現了背離。
以下是中糧油脂控股有限公司油脂業務部總經理周吉帥演講實錄:

大家好,我是中糧油脂的周吉帥。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大豆壓榨企業發展與機遇挑戰》,我的分享分三個部分。
一、國內外大豆供需情況
政策加持,國產大豆產量恢復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要加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提高大豆油料產能和自給率。到2025年,力爭大豆播種面積達到1.6億畝左右,產量達到2300萬噸左右。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近年來國產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出現了明顯的上升。這是過去七年國產大豆產量的情況,除了2021年和2022年度以外,產量基本處在上升趨勢中。這說明有國家政策支持,國產大豆的產量處在恢復的趨勢中。但是也會受到玉米價格的影響,當玉米價格比較高的時候,玉米會出現和大豆爭地的效應,農民更傾向于種植玉米。
中國大豆供應情況
從大豆的供應來看,目前國產大豆主要用于食用,而蛋白飼料主要來自于進口大豆,國產大豆產量在目前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將有一部分流入壓榨領域,部分替代進口大豆,但是目前來看這個數量是有限的,總體來看國產大豆產量依舊難以滿足消費的需求。最近這幾年,中國對進口大豆的依賴程度大概在84%左右。
國際大豆供應情況
美國、巴西、阿根廷這三個國家是主要的大豆供應國,這三個國家的大豆種植面積大,成本低,單產高,也是全球最主要的大豆生產和大豆出口國,三個國家年產量合計超過3億噸,占全球總產量80%以上。
分國家來看,美豆產量最近幾年穩定在40到45億蒲式耳,大概是1.1到1.2億噸左右的范圍。21/22年度南美減產,需求轉向了美國。而22/23年度,美國大豆產區偏干,造成單產下滑,預計產量同比下降,美豆新作庫存預期降至2億蒲式耳的偏低水平,庫銷比回落到4.5%,這是16/17年度以來低位。
這一年度單產之所以下滑,主要是因為中西部,包括內布拉斯加州、堪薩斯、南北達科塔等這些大豆的主產州出現了干旱的情況。美豆的優良率在6月中旬開始快速的下降,同時美國USDA對于單產的預估從8月份的51.9降到了10月份的49.8。
而南美的情況主要是21/22年度受“拉尼娜”天氣影響,南美大豆的主產國,包括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產量都出現了大幅的下滑,下滑的程度超過了1900萬噸,這個也奠定了今年上半年大豆牛市的基礎。
長期來看南美的產量,特別是巴西的大豆產量還處在增產的趨勢,這個趨勢還是比較明顯的。未來巴西的大豆產量還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而阿根廷大豆產量相對是穩定的。
說到阿根廷還有一個事情必須要講,由于阿根廷的比索快速貶值,包括對內因為通脹比較嚴重,購買力逐年是下降的,對外主要是比索對美元也是貶值的,所以阿根廷選擇持有農產品抵抗通脹,抵抗匯率的貶值。這個現象已經持續了多年,阿根廷的農民在2021/2022年度,是十多年來銷售大豆進度最慢的。
今年9月份,阿根廷政府提供了一個更有利的匯率,當時的官方匯率是140左右,黑市的匯率大概是270到280,所以政府提出來一個以200比索對1美元這個匯率來刺激農民銷售大豆,9月份阿根廷農民銷售大豆的速度明顯增加。但這個事件只是在今年的9月份就完成了,長期來看農民依舊會持有較多的大豆庫存抵御通脹,導致阿根廷收割時賣家不足,產量沒有成為市場的有效供應。
綜合來看,國際經合組織預計未來十年全球大豆產量年比增幅1%,到2031年全球大豆產量將達到4.11億噸,巴西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巴西和美國將占全世界大豆產量的2/3,占全球大豆出口量的80%。
二、中國大豆壓榨行業現狀
大豆產成品需求增速放緩,壓榨量波動大
近年來中國的豆粕、豆油需求增速放緩,主要受人口數量,人口結構,經濟增長和城鎮化等宏觀變量的影響,而大豆的壓榨量主要取決于豆粕的需求,受宏觀經濟、養殖利潤和動物疫情等多因素的影響,波動幅度比較大。
18/19年壓榨量明顯的下降,主要是因為國內爆發了非洲豬瘟疫情,這導致生豬存欄快速下降,豆粕的需求下降。而21/22年壓榨量的下降主要是因為當年的生豬價格比較低,養殖虧損,所以導致豆粕的需求下降。
產能增速大于壓榨量的,行業產能整體過剩
目前全國大豆年度的壓榨產能在1.74億噸,2022年壓榨量預估為9400萬噸,開機率預計回落至54%。
大豆壓榨產能逐步擴張,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而壓榨的增長率是2%,所以現在整體來看,大豆壓榨產能的擴張速度明顯高于壓榨量的增速,開機率還在持續的下滑。
2021年自然年度國內進口豆壓榨量大約9100萬噸,同比下降1.2%,這是自2018年非洲豬瘟疫情以來第三次出現了壓榨量的年比下滑。
大豆壓榨產能集中于沿海地區
華東、山東、華北合計日產能超過23萬噸,占全國總產能56%,華北、華東、沿江開機率相對較高。
2021年受國內豆粕需求增速不及預期,壓榨利潤同比下降,國內限電限產以及年末商業進口豆較少等因素影響,國內大部分區域大豆的壓榨量都出現了下滑。
近兩年大豆壓榨產能持續擴張
2021年國內新增日產能1.92萬噸,截止到這一年末,進口豆壓榨的總日產能達到了44.6萬噸每天,2022年產能還在持續的擴張,這一年預計國內將新增產能2.75萬噸/天,所以到今年年底,國內大豆壓榨產能將達到47.66萬噸,剔除閑置產能,有效的產能也將超過45萬噸。
這兩年新增的產能主要集中在沿江、華北和山東地區,其中沿江產能新增了1萬噸/天,華北新增9000噸/天,山東增加7000噸每/天。
大豆壓榨產能集團化、集中化
前十大集團壓榨產能占行業總產能的比例從2012年的64%升到2021年86%,產能集中化、集團化的趨勢非常明顯。
壓榨行業市場環境:高波動、低毛利
首先影響市場的因素很多,無論是CBOT的期貨盤面,還是大豆的升貼水,包括海運費,人民幣的匯率,這些年都處于高速的波動中,影響這些價格的變量很多,包括基本面的因素,基本面主要是供給和需求。
全球的大豆供給主要是看播種面積和單產,單產主要由主產區的天氣來決定。另外國內的大豆供應主要是看采購和到貨的節奏,需求主要是看人口的結構,消費的結構,以及養殖存欄的情況。
而宏觀方面,從2017年中美貿易摩擦以來,宏觀對我們這個行業的影響越來越劇烈。包括經濟增長,通脹,城鎮化,產業政策,稅收,匯率,原油,還有最近2022年新出現的包括地緣政治,戰爭的情況,對于這個行業的影響都越來越大。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市場的資金和情緒方面,目前都對我們這個行業產生很大的影響。
這是從2012年以來大豆盤面壓榨毛利的變化,總體來看,從2015年開始,這個行業的壓榨毛利處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中,基本上在0到200之間,個別時候會超出這個區間。但是,扣除油廠壓榨的費用之后,基本上也是在零利或者微利的水平。
而2021年底到今年以來,這個行業出現一個很大的變化,我們看到壓榨的毛利出現了快速的下降,今年基本上是全年處在虧損的狀態中,這在過去這么多年里也是少見的,長時間的,大幅的虧損,這是今年壓榨行業的特點。
這既反應了今年壓榨產能大量釋放,也受新冠疫情以來國外大量的量化寬松放水,國際大宗商品快速上漲,而國內價格相對漲幅有限,國內終端的產品價格上漲的幅度低于國外大宗商品上漲的幅度。所以,壓榨利潤是持續惡化的。
另外,這個行業產銷周期比較長,基本上是4個月起,從采購到銷售至少經歷4個月的時間,在這么長的時間里行情會出現很大的波動,所以市場價格的波動是非常劇烈的。
而大豆壓榨行業原料價格基本上占銷售價格的80%以上,所以過去我們一直講大豆壓榨行業如果想做好,低成本、穩定的原料供應是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所以對以套期保值為核心的風險管理體系要求非常高。
今年又有一個特點,就是盤面的榨利長期大幅是負的,壓榨行業處在虧損的狀態,所以這個行業特別是今年下半年以來需要靠現貨的基差來彌補盤面的虧損,這個現象進一步增加了油廠的經營難度。
三、機遇與挑戰
行業整合延續
大豆壓榨行業整合還在持續中,因為這是一個低毛利的行業,所以規模經濟非常重要。從2012年到2021年,大概十年的時間,行業集中率是在不斷提高,這個趨勢還會持續下去。
油脂、蛋白潛在增量
大豆壓榨的兩個產品油脂和蛋白粕,它的消費量主要受人口結構的影響,目前國內人口增速已經放緩,2021年已經接近零增長,未來可能會出現零增長或者是負增長的現象。
但是我們看到另外一方面,就是雖然說我們的人口增速放緩了,但是城鎮化的比例還在提升。所以,受城鎮化比例提升影響,餐飲消費仍然有增長的空間,油脂、蛋白粕未來還是有增長的空間。
未來十年中國油脂和豆粕消費增幅預計是正增長,但是增速明顯放緩。
經合組織預計未來十年蛋白粕需求年度平均增長1.16%,食用油脂需求年度增長0.52%。
油脂包裝化趨勢
從油脂消費來看,油脂包裝化趨勢明顯,包裝油在植物油消費中的比例在不斷提高,目前已經到60%的水平,未來還有進一步包裝化的空間。
從近年來中國小包裝油的銷量變化趨勢看,玉米油、花生油占比提升,而其他的包括調和油、豆油的占比是下降的,消費者對營養、健康、美味的產品更加青睞。
如果不考慮今年俄烏沖突的影響,葵油的占比也是不斷提升的,今年因為俄烏沖突導致葵油供應受到影響,所以今年葵油的銷量占比出現下降。
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疫情抑制消費
經濟增長對于油脂油料的消費也有明顯的影響,短期看國內經濟增長穩中趨緩,而且疫情持續,疫情對于植物油的消費影響也是很大的,每波疫情起來的時候,基本上中小包裝油脂的消費都會受到比較明顯的沖擊。所以,短期內疫情對于油脂的消費還是有不利的影響的。
養殖利潤導向下蛋白浪費消失,豆粕添比降低
豆粕消費和飼料產量增速出現背離這個現象值得我們重視。從歷史的規律來看,國內豆粕消費的變化和飼料產量的變化是同方向的,但是在2021年這二者出現了背離,飼料產量增速達到15%,而國內豆粕消費的增速只有不到1%,這二者出現了背離。
我們分析原因,總結下來還是要看飼料配方的調節,我們對這個現象進行了分析,綜合來看飼料配方的影響對于這二者背離影響是最大的,一方面是飼配料蛋白浪費消失了,另外就是全價料豆粕添加比例下降,這二者共同產生上述講到的飼料產量和蛋白消費增速背離的情況。
生物質柴油成為國際油脂的長期驅動
另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機遇是生物質柴油的影響,生物質柴油成為國際油脂長期驅動力量。
目前國際的油脂除了食用需求以外,一個很大的用途是生物質柴油,特別是美豆油它的價格走勢受生物柴油的影響非常大。預計22/23年度,美豆油的生柴投料需求在544萬噸,復合年均增速達到29%,占美國豆油總需求的44%。
美國生物質柴油產能持續擴張,2020年至今總產能增幅達到64%,因可再生柴油銷售政策補貼更多,生產利潤高,逐漸成為美國生物質柴油產能擴張的主要驅動力量,目前美國的可再生柴油已經和生物柴油產能持平。
俄烏沖突加劇宏觀波動
俄烏沖突對大豆壓榨行業提出了新的挑戰。俄烏沖突既加劇了宏觀的波動,也給植物油的供應增加了不確定性。
目前來看俄烏沖突還有加劇的跡象,如果黑海谷物通道關閉的話,葵油的供應將會出現新的問題。
俄烏沖突擾亂葵油供應
受俄烏沖突影響,烏克蘭葵油在全球的占比下降,部分需求被其他油脂替代。2022年1月到9月中國葵油進口量僅有30萬噸,同比下降72%;由于黑海物流不暢,烏克蘭葵油占比降到55%,哈薩克葵油進口量增長,占比達到15%。
四、總結
第一、在政策支持下,中國國產大豆產量有望增長,但難以改變大豆產業進口高依存度的格局,特別是用于壓榨的大豆仍然依賴進口。所以,大豆產地產情和宏觀經濟環境對于中國油廠的供應端影響深遠。
第二、近年來中國大豆壓榨產能增速大于壓榨量,整體開機率下降,產能集中化、集團化趨勢明顯。
第三、高波動,低毛利現狀下,行業更需完善從上游采購套保,至下游生產物流的科學化體系建設。
第四、未來中國油粕需求維持增長,但增速放緩。
第五、生物質柴油特別是可再生柴油,將成為全球植物油需求核心增長點。
第六、地緣政治沖突放大全球商品價格波動,擾亂油脂供需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