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lcn油訊
作為國內首家以菜籽油(即菜油,下同)加工為主的上市公司,道道全(002852)的業績表現被視為行業的“晴雨表”與“風向標”。
近日,券商機構中泰證券給予道道全“買入”評級,其研報預測2023年道道全凈利潤或大增832%,漲幅高達8倍多。菜油加工業的春天要來了嗎?
菜油原料進入下行周期
菜油是國內消費量第二大的食用油,原料占據包裝油生產成本的90%左右;我國規模菜油加工企業的原料多來自于海外進口菜籽或菜油。
近3年來,全球植物油價格持續攀升令國內小包裝油企業苦不堪言,包括道道全、金龍魚、西王食品等一眾上市油企都難逃“增收不增利”的行業困境。2021年及今年前三季度,道道全的凈利潤均為虧損狀態。
在2020/2021年度,由于菜籽主產國加拿大遭遇嚴重旱情,產量降至13年低點,導致國際菜籽及菜油價格不斷飆升。據中泰研報統計,2020年4月--2022年6月,原料毛油漲幅達到109%,而同期小包裝菜籽油的價格僅上漲17.5%。成本與售價的“漲幅差”大幅擠壓行業主體的生存空間。
再加上油脂間存在顯著的替代關系,菜油成本居高不下,市場份額就會被豆油等更便宜的油種搶占,國內中小包裝菜油銷量均出現了下跌。
但今年的菜籽秋收一舉扭轉了市場形勢。
包括中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烏克蘭、俄羅斯、印度在內的菜籽主產國,紛紛實現了穩產及增產。業內投研機構普遍認為,全球菜籽豐產已成定局,后期供給格局將會由極度緊缺向逐漸寬松改變,并且這一格局正在向國內傳導。
有機構預測:我國自加拿大菜籽年進口量或達400萬噸,菜油進口或超60萬噸。異軍突起的俄羅斯菜油也將加入爭奪菜油定價權的隊伍。預計俄羅斯新季菜油出口增至110萬噸以上,其中大部分(70萬噸)或將流入我國。
菜油原料供給格局出現逆轉,這對產業上游的油脂期現交易意味著利空,對中下游的包裝油產銷企業而言則是利多。
中泰研報認為:菜油的價格將在未來2-3年呈現震蕩下跌走勢,在這一過程中小包裝油的盈利將創歷史新高,這是(股市)參與植物油板塊的核心邏輯。
商品價格上漲抑制消費,價格下跌刺激消費。菜油原料價格下行,會有利于小包裝加工企業以及終端消費,將提振包裝油行業的景氣度。
產能規模奠定增長基礎
食用油業界有句行話:“噸位決定地位”。這里的噸位既指銷量,也指產能;而產能是基礎,更是硬實力。構建布局全國的產能,是成為產業領軍企業的必由之路。
當前在國內菜油行業,既具有進口菜籽壓榨產能、又具有產地精煉包裝產能,且具有輻射全國的包裝油品牌和渠道的企業并不多見。除了行業翹楚金龍魚及福臨門,道道全的綜合實力已位居前列。
相比金龍魚與福臨門,大部分菜油加工企業的薄弱之處在中包裝及散裝油。這是因為中包裝毛利率低于小包裝,定價隨行就市,高度依賴上游產能、銷售半徑及渠道建設。
糧油市場的大部分經銷商都是同時銷售小包裝與中包裝,價廉物美才能具備競爭優勢。而只有具備產能規模,才能做到價廉物美。
目前道道全已在全國多地(湖南岳陽、重慶、四川綿陽、廣東茂名、江蘇靖江)設立生產加工基地。各項目陸續達產后,公司壓榨、精煉、小包裝產能將分別躍升至100.5萬噸、114.5萬噸、117.6萬噸。
具體到利潤來源,道道全的利潤包括:壓榨利潤+包裝油利潤+副產品利潤。2021年年報顯示,道道全包裝油業務占比72.72%,粕類占比17.86%,散裝油占比8.42%,及其它業務(主要為壓榨副產品)占比1%。
隨著茂名、靖江沿海菜籽壓榨產能上線,道道全將逐步提升對進口原料的自主掌控能力,自產原料毛油的比例將顯著提升,粕類等壓榨副產品的收益也將大幅增加;有助于公司實現銷量突破、產品多樣性及獲取產業鏈利潤。
在疫情、地區沖突等帶來的行業動蕩中,包括菜油在內的食用油行業又經歷了一輪大浪淘沙,也帶來了擴張版圖、沉淀優質企業的機遇。
中泰研報認為:后疫情時代,隨著經濟活動恢復,植物油消費會預計重新回到3-7%的平均增速水平。未來兩年,菜油絕對價格和相對價格對菜油消費及加工主體皆友好,菜油消費回升將貢獻植物油消費主要增速,同步提振行業內企業銷售毛利率水平。
道道全不僅可以享受行業增速,也可以享受品牌優勢帶來的增速溢價,因此預測明年道道全將扭虧為盈,有望獲得市占、盈利雙豐收。
疫情終將過去,經濟復蘇的齒輪正轟隆作響。挺過這個寒冬,菜油企業的春天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