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觀
去年,全球備受關注的兩大領域就是能源和糧食。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全球食品價格指數中可以看到,在去年上半年,全球植物油的波動是比較大的。
去年3月份,由于受俄烏沖突影響,全球植物油價格指數環比上升23.2%,創下歷史新高。后來在4月份時開始調整回落,但由于印尼植物油出口的不確定性,遏制了油價的進一步下滑。
印尼作為全球最大的植物油出口國,由于其國內需求有限,因此在棕櫚油方面主要以出口為主。印尼每年的棕櫚油的出口量約為2800萬噸,約占全球市場的60%左右,歐洲、印度以及中國等都是主要的出口對象。因此,印尼植物油出口政策的變化對全球油脂市場有著重要影響。
例如,去年4月份時,印尼官方發布通知,停止該國食用油及其原料出口,引發了市場巨震,直接導致棕櫚油市場劇烈波動,進而使得油脂價格也迅速飆升。
不過,這一禁令并沒有維持多久,在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就發生了變化。
5月份,印尼又宣布擴大出口禁令,將毛棕櫚油和其他產品包括在內,這再次使得油脂市場大幅波動。不過,這看似是對出口松綁,但其實也是明松暗緊,因此引發棕櫚油價格大漲近10%,芝加哥油脂期貨價格也再次創下了歷史新高。
可以說,去年食用油市場的波動,印尼政策的不斷變化是一個重要原因。
而到了2023年,印尼的新政又來了。
日前,印尼再次宣布,從2023年1月1日起收緊棕櫚油的出口,減少和國內市場義務配套的出口額度,以確保國內供應充足。
具體是將國內實施的棕櫚油“國內市場義務”比例從目前的1:8調至1:6,即銷售商在國內銷售1噸棕櫚油,可以獲得6噸的出口資格。
要知道,去年發布禁令的原因是為了保障國內供給,防止國內價格大幅上漲,而今年的情況如出一轍。
據印尼方面稱,這是針對國內食用油價格可能上漲的一個預防性措施,因為根據預期,一季度棕櫚油產量將會下降,而為了保障4月的齋月和開齋節期間國內供應充足,所以出臺了這個調整措施。
去年政策的多變使市場發懵,而對于今年的這個調整,似乎市場也并不太買賬。
以去年為例,去年該政策實施后,不到一個月就變了,原因是印尼宣布禁止出口之后,但國內需求十分有限,于是使得該國棕櫚油產業遭受重創,大量農戶的棕櫚果無處售賣,有的直接爛掉,國內價格也大幅下跌,不少農民發起了抗議。于是,在短短實行了3周后,在5月下旬再度恢復出口。
因此,對于當前這個政策,市場也同樣疑惑。
一是在全球經濟衰退、通脹見頂的背景下,其國內需求究竟能有多大支撐是個未知因素;二是雖然印尼同時宣布從2023年1月1日起將生物柴油混合率提高到35%,以增加國內棕櫚油的消費量,但在全球油價不斷回落的預期下,效力能有多大也仍然是未知;三是產量減產僅僅是預測,如果預測錯誤,那么這意味著可能會再次出現大量新鮮水果在地里爛掉的場面,這將再次激怒農民。
那么,這次歷史會不會重演呢?
雖然歷史驚人的相似,但卻每每各不相同。
首先,今年國際市場的大環境已發生了變化,這意味著印尼政策帶來的波動預期也在縮小。
其次,印尼在針對食用油政策上的變化一直多變近妖,所以這也不是什么突發事件,這也漸漸被看作是一種常態。
總體來看,在不出現意外的黑天鵝事件的前提下,全球食品市場正在加速向供需面回歸,而全球供需的落差也正在縮小,這意味著過去那個大漲大落的時代正在漸行漸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