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空因素“博弈”,2023年農產品期價如何演繹?

    2023-01-04
    摘要:

    2023年國際植物油階段性的供需寬松局面還是會出現,預計2023上半年國際植物油繼續深跌概率小,但仍可能會有階段性偏弱行情。

    21世紀經濟報道

    “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這一來自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20世紀70年代的發言,道出了糧食安全的重要性。

    糧食安全與糧價穩定息息相關。在過去的2022年里,俄烏局勢成為擾動國際糧價的重要因素之一。2月24日俄烏沖突升級后,國際糧價上漲明顯。隨著美聯儲3月啟動加息進程,加上黑海谷物倡議7月簽署并在11月順利延期,國際糧價連續數月保持下行態勢,不過仍處于歷史相對高位。

    從衡量糧價的指標來看,世界銀行公布的食品價格指數2022年4月達到歷史高點,2022年第三季度下降了12%,不過仍比一年前高出近20%。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公布的食品價格指數2022年3月平均為159.3點,達到1990年創立該指數以來的最高水平,較2011年2月創下的歷史峰值高15.77%,此后連續8個月下降,至2022年11月降幅為14.8%;谷物價格指數2022年5月平均為173.5點,達到歷史新高,較2008年3月的歷史峰值高6%,此后保持波動,11月平均為150.4點;植物油價格指數2022年3月平均為251.8點,創下歷史新高,較2008年6月的歷史峰值高41.2%,此后連續7個月下跌后有所反彈,11月平均為154.7點。

    從年度表現來看,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1月至11月FAO食品價格指數平均水平分別為95.1點、98.1點、125.7點、144.9點,谷物價格指數平均水平分別為96.6點、103.01點、131.2點、155.4點,食用油價格指數平均水平分別為83.2點、99.4點、164.9點、191.7點。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流通與產業發展處處長、正高級經濟師張秀青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2022年國際糧價再創歷史新高,呈現出快漲快跌、金融化趨向突出的特點,價格波動主要受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和多國農產品貿易政策方向趨同的影響。

    張秀青稱,考慮到美聯儲加息步伐有所放緩但不會放松,多國調整前期偏緊的貿易政策、放松出口管制或增加出口,同時農產品全球供應鏈受阻有所緩解、全球糧食生產形勢好于預期等因素,2023年國際糧價預計保持弱勢運行,但在春播和秋收等時間節點預計會有階段性波動。

    國際農產品期價“先揚后抑”

    2022年,谷物、油脂等農產品期價大體表現出“先揚后抑”的態勢。

    自2022年2月24日俄烏沖突升級至6月,由于黑海地區港口受到破環,糧食出口中斷,并且烏克蘭4、5月春播作物種植受到一定沖擊,市場對于供應減少的擔憂情緒短時間內迅速推高小麥等農產品期價,隨后保持高位震蕩。

    6月后,伴隨美聯儲“激進”加息且持續收緊貨幣政策的“鷹派”信號明顯,農產品期價跟隨原油等大宗商品期價走勢,出現明顯回落。

    7月至9月,天氣成為擾動農產品期貨市場的主要因素之一。美歐干旱天氣促使小麥、玉米、大豆等作物優良率低于往年同期水平,減產預期導致相關品種期價出現波動,8月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期價再度上漲。

    7月末至12月末,伴隨俄烏7月22日圍繞農產品外運達成平行協議且11月17日將協議延長120天,烏克蘭糧食出口量陸續增加,谷物和油脂供應擔憂情緒有所釋放,小麥等國際農產品價格中樞下移,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小麥期價12月上旬回落至2022年年初水平。

    多重因素影響農產品期價

    2023年,黑海物流情況仍是影響糧食市場的主要因素。

    據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公布消息,烏克蘭近75%的農產品出口依靠黑海港口,其中約1/2的出口依靠“黑海谷物倡議”所涵蓋的敖德薩、切爾諾莫斯克、尤日內這三個港口。另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數據,有30多個小麥凈進口國依賴俄烏滿足30%以上的小麥進口需求。

    當前,俄烏局勢尚未明朗,黑海谷物出口在2023年3月22日之后是否會再次中斷仍存變局。“黑海谷物倡議”被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為世界迫切需要的“希望的燈塔”,7月22日倡議簽署后,黑海4個月出口了超1000萬噸糧食。

    外部沖擊中,除了地緣政治帶來的影響,考慮到小麥等農產品貿易具有的較強集中度,各國農業貿易政策變化也會直接影響供應格局,造成價格波動。2022年,印度、阿根廷、俄羅斯、印尼等國家圍繞食糖、小麥、大豆油、葵花籽油、棕櫚油等品種實施出口禁令或限制。其中,印尼出口政策頻變,成為擾動國際油脂市場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印尼棕櫚油出口量占全球棕櫚油出口量的60%、全球總植物油貿易的30%,是全球最大棕櫚油生產國和出口國。

    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報告,截至2022年12月12日,19個國家實施了23項食品出口禁令,8個國家實施了12項出口限制措施,政策有效期大多至2022年12月31日。

    除了農業政策,農產品的金融屬性日益突出,農產品期價受貨幣政策的影響日益明顯。美聯儲調整貨幣政策將直接影響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并且,美聯儲加息往往會抑制庫存持有,減少商品期貨市場的投機活動,從而對食品價格帶來下行壓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大宗商品研究部經濟學家Christian Bogmans稱,自2022年4月以來,美聯儲的緊縮政策已經幫助降低了谷物價格,并將在明年年底前繼續對價格構成下行壓力。

    天氣方面,拉尼娜現象仍將繼續擾動農產品期貨市場。世界氣象組織2022年11月9日曾預計,拉尼娜現象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發生的概率為75%。

    2022年,拉尼娜現象引發的熱浪、干旱、洪澇等極端天氣對巴基斯坦、印度、阿根廷、美國、歐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造成沖擊。在美國,據美國干旱監測機構公布數據,該國2022年10月至11月連續7周出現22年來覆蓋范圍最廣的異常干旱或中度干旱,11月1日異常干旱覆蓋范圍占比達85.28%,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美國農業部12月初表示,美國冬小麥種植在11月中旬基本完成,目前干旱影響了大約3/4的冬小麥種植區,預計大平原南部的干旱狀況將持續到2023年年初,其他地區干旱情況預計會有所改善。干旱對小麥作物優良率造成一定沖擊。在阿根廷,該國中北部在2022年11月末和2022年12月初的兩次熱浪中經歷破紀錄高溫,北部9個地區的12月最高氣溫達到196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作為南美洲最大的小麥出口國,阿根廷小麥收成受到熱浪沖擊。

    此外,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經濟衰退擔憂對大宗商品價格形成一定抑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2022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全球經濟增長將從2021年的6.0%放緩至2022年的3.2%和2023年的2.7%。IMF對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較“悲觀”,經濟不景氣下消費或受到抑制,進而影響食品價格。

    多空博弈下農產品后市如何演繹?

    一般來說,美元與大宗商品價格呈負相關關系。根據2022年12月9日IMF發布的分析數據,全球糧食產量每下降1%,糧食價格就會上漲8.5%;美聯儲的主要利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一個季度后食品價格就會下降13%;化肥價格上漲1%,食品價格就會上漲0.45%;石油價格每上漲1%,糧食價格就會上漲0.2%。

    展望2023年,供需因素共振下農產品期價如何演繹?

    考慮到全球小麥產量好于預期、大米市場供應穩定、烏克蘭恢復糧食出口等因素,世界銀行2022年10月26日曾預計,2023年農產品價格將下降5%,2024年將企穩。

    張秀青對記者稱,從全球主產國供應情況來看,玉米受天氣和俄烏沖突影響有所減產,庫存下降,其他谷物供給偏寬松,在此背景下,2023年谷物價格指數預計走弱,在春播和秋收等時間節點預計會有階段性波動。

    據美國農業部公布數據,2022年全球小麥產量增加,天氣對美國小麥產量影響不大,美國、歐盟、俄羅斯、中國等主要小麥供應國或地區產量保持穩定,有效保障全球小麥市場的穩定。與小麥供應充裕不同,2022年全年玉米產量下降5500萬噸,其中美國玉米產量下降2900萬噸,烏克蘭玉米產量下降1500萬噸。

    “這說明美國玉米供應緊張程度明顯高于小麥,”光大期貨農產品總監王娜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烏克蘭玉米預期減產、美國玉米庫存消費比下降的情況下,國際買家將2023年的采購需求轉向南美。巴西和阿根廷玉米在1月-2月處于生長關鍵期,此前阿根廷干旱少雨天氣導致市場擔心其大豆、玉米產量下降。

    王娜稱,2023年1月-2月國際市場谷物交易商還會持續關注美國大平原低溫天氣、阿根廷降雨等天氣預期,預計2023年1月-2月天氣炒作將不斷升溫。“綜合來看,2023年國際谷物價格將延續高位表現,2023年第一季度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小麥價格預計恢復反彈、玉米震蕩上行。”

    油脂方面,后續需考慮南美大豆產量、美豆新作面積、巴西及阿根廷生柴計劃、歐盟生柴原料禁令是否落實、美國加息政策預期及變化等對價格的影響。

    新湖期貨油脂高級分析師陳燕杰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預計,剔除宏觀及貨幣因素,2022/23年度國際植物油供需邊際增量同比或可持平。但油籽多是季產年銷,生柴消耗卻近乎全年穩步進行,因此,2023年國際植物油階段性的供需寬松局面還是會出現,預計2023上半年國際植物油繼續深跌概率小,但仍可能會有階段性偏弱行情。

    國內方面,全球菜籽增產背景下,2023上半年國內菜籽預計進口較充足,菜油低庫存、超高現貨基差局面進一步改善;國內棕櫚油上半年預計供需繼續偏寬松,但庫存將從高位逐漸回落;國內豆油的庫存趨勢仍依賴于國內大豆進口節奏的變化。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