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lcn油訊
賣油是個古老的傳統行業,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演進。
從前賣油郎判斷油價漲跌,只需看看市場上的貨是多了,還是少了?如今還需關心是:市場里的錢是多了,還是少了?
——錢多了,貨會跟著漲;錢少了,貨可能就要掉價。
那么,誰決定了市場里的錢多錢少?主要取決于各個國家中央銀行所采取的貨幣政策。
回首過去兩年多來油脂行情的牛往熊來,無論是2020年5月開始的一路大漲,還是2022年6月的急轉大跌,都基本同步于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的時間節點;期間伴隨著各國央行為捍衛本國財富所展開的貨幣政策較量,如同沒有硝煙的戰爭。
“貨幣的貶值與升值、央行的加息與降息”,這些金融術語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油脂行情分析報告中。它們究竟是怎樣和油價漲跌扯上關系的?當代賣油郎,都應略知一二。
貶值與升值
豆油、棕櫚油、大豆等具有大宗商品的屬性,是可以買賣的原材料。
國際大宗商品主要有三大類:農產品、能源、金屬,包括大豆、玉米、白糖、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黃金等等,全球幾十億人口的衣食住行都靠著這些商品支撐。
但現今國際大宗商品大多是以美元計價。這是因為在1975年,美國與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成員國達成以美元作為石油買賣交易計價、結算的唯一貨幣工具,美元綁定石油后奠定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霸權地位。
美元成為大宗商品的計價貨幣之后,這些商品的價格變動就不僅僅取決于供求關系了,美元匯率與大宗商品價格之間形成了一種蹺蹺板效應:
美元貶值,意味著消費者想要購買同等數量的商品需要花費更多的美元,于是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反之,美元升值,大宗商品價格會就下跌。
降息、通脹與價格上漲
讓我們將日歷撥回到2020年5月,國內外油脂市場從此開啟了牛市上漲,主要原因在于各主產國出現了減產,導致供應緊張局面不斷加劇。
然而上漲的不僅有油脂產品,包括原油、鐵礦石、銅、焦炭在內的大宗商品均開始出現大幅上漲。
這背后其實有著一個重要背景: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為了擺脫經濟困境,美聯儲(即美國的中央銀行)突然史無前例的連續降息,開啟“無上限”量化寬松政策,被形容為“開直升機撒錢”。
美聯儲降息是怎么回事呢?
它所降的是聯邦基金利率,連帶影響各家銀行將利率降低,也就是說把資金存入銀行的收益減少,就會導致資金從銀行流出,從而會增加市場中的美元供給量,進而導致美元貶值。
這些美元洪水并不會都留在美國國內,為了獲取更高收益,通過進口他國商品、投資他國資產等方式流向其他國家。糧食、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隨之出現大漲;一些國家的股市、樓市被推高,出現資產“泡沫”。
而為了避免被美元“收割”財富,每次在美聯儲降息之后不少國家只能被迫降息。于是越來越多的錢被釋放到市場里面,很多國家出現萬物齊漲的通貨膨脹,消費者買什么東西都比以往貴了不少。
有觀點認為,2020、2021年全球商品系統性大牛市,并非基于需求旺盛,而是貨幣旺盛。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歷時兩年,帶來流動性泛濫,水漲船高地推高了各類商品價格。
加息、衰退與價格下跌
隨著通脹水平創歷史新高,2022年美聯儲貨幣政策由寬松轉向緊縮,開始走上加息之路。
與降息操作相反,加息代表著提升銀行存款的利率,美元存款與過去相比更有利可圖,大量海外“熱錢”回流美國,使得美元迅速升值。
受此影響,強勢的大宗商品全線慘烈暴跌,從能源、金屬到農產品幾乎無一幸免。
從2022年6月開始,國內外油脂期價連續暴跌,幾乎抹去了上半年的全部漲幅;與此同時,國內原油跌幅超30%,黃金、滬銅、螺紋等工業品期價都出現超20%的跌幅。
而這些商品大跌的起始時間,都毫無意外的與美聯儲6月開啟暴力加息的時間點相吻合。
美聯儲不斷加息,美元與其他貨幣之間的利差快速擴大,這導致很多國家的貨幣大幅貶值,甚至引發某些國家陷入債務危機,比如斯里蘭卡就在2022年7月宣布破產。
為了防止本國資本外流,許多國家不得不跟隨美聯儲步伐上調利率,于是各國央行陷入一場“加息競賽”。
隨著銀行利率提高,人們更愿意把錢放在銀行里,這就會抑制投資和消費需求,令全球經濟面臨衰退風險,進而會影響各類大宗商品的需求;而加息周期下美元不斷升值,更令大宗商品價格面臨下跌壓力。
進入2023年,全球貨幣政策走向依然是市場關注的焦點。美聯儲究竟何時結束此輪加息,何時轉向降息,將對大宗商品市場走向產生重要影響。
結 語
“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麻煩。”美國前財政部長約翰·康納利的傲慢言辭數十年來不斷被驗證。
長期以來,美國經常利用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霸權地位,轉嫁國內危機,收割世界財富,損害他國經濟金融穩定和民眾福祉。美元霸權已成為威脅世界經濟的重要不穩定因素。
事實上,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早已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使用非美元貨幣來進行貿易結算,全球“去美元化”已是大勢所趨;有學者預計,美元霸權很可能會在20年內終結。
對于賣油郎來說,在研判油價漲跌時,既要重視供需基本面,也需關注包括貨幣政策在內的宏觀面。“油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才能更準確地把握市場趨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