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消息:截至2023年6月16日當周,全球油籽以及制成品市場出現罕見的聯袂暴漲行情,其中芝加哥新季大豆期貨創下三個月新高。從宏觀面看,中美央行貨幣政策換檔,改善投資者風險偏好,投機資金再次擁抱股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場等風險資產;天氣模式確認轉為厄爾尼諾,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農業主產區天氣干旱,促使市場重新評估產量前景,從棕櫚油到大豆和玉米等可能受到影響的作物集體增添風險升水;美國最高外交官員五年來首次訪華,有助于緩解地緣政治擔憂。此外,美國大豆壓榨需求強勁,生物燃料強制摻混數量可能上調。油籽市場在以上多重因素的疊加共振效應下出現加速上漲行情。
周五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2023年11月大豆期約報收13.4225美元/蒲,比一周前上漲11.46%。美灣7月船期1號黃大豆現貨平均報價為每蒲15.205美元,比一周前上漲4.86%。CBOT的12月豆粕報每短噸403.3美元,上漲10.01%;12月豆油期貨報收每磅57.87美分,上漲11.37%。泛歐交易所8月油菜籽期約報收473.50歐元/噸,比一周前上漲9.3%;洲際交易所11月油菜籽報收710.4加元/噸,上漲6.84%;阿根廷上河大豆FOB現貨報價為每噸554美元(含33%出口稅),上漲4.92%。周五美元指數報收102.258點,比一周前下跌1.23%。
中美央行貨幣政策換檔,投機資金擁抱風險資產
過去一周里,不只是油籽市場飆升,從華爾街股市到原油和金屬,以及玉米、小麥和白糖市場均出現強勁上漲,反映出在宏觀因素特別是央行貨幣政策可能出現調整的背景下,促使投機基金重新配置風險資產組合。
上周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的央行的貨幣政策幾乎同步出現重大改變,其中美聯儲在6月14日宣布維持利率不變,這是15個月來首次暫停加息。此前美聯儲已經連續10次加息,從將利率從接近零水平提高到5.00到5.25%,創下1980年代以來最激進的加息周期。盡管美聯儲積極收緊貨幣政策,但是迄今美國經濟避免了衰退,市場人士押注目前已接近本輪加息周期的峰值。周五交易員們預計美聯儲7月份加息25基點的幾率為74.4%,到12月份時利率降回當前水平(5.00到5.25%)的幾率為42.8%。
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隨著今年早些時候消費者主導的增長開始減弱,中國央行10個月來首次降低中短期貸款利率,表明政策制定者將會加大政策支持,以確保經濟增長實現5%的目標。6月13日中國央行出人意料調低一系列短期政策利率,其中包括影響銀行間流動性的7天回購利率以及被視為利率走廊上限的常備借貸便利利率;隨后又調低一年期的中期貸款便利利率。除了貨幣政策之外,中國可能還在考慮出臺一系列廣泛的刺激方案,包括提振房地產以及國內需求。經濟學家仍押注中國央行今年將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高盛預測第三季度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將下調25基點。
6月18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這也是2018年以來美國最高外交官員首次訪華。布林肯和中國外交部長秦剛進行了5個半小時會談。會后兩國使用了非常類似的語言來表述會談是有益的。美國發言人形容此次談話為“真實、實質性和建設性”,而中國官方媒體描述為“坦誠、深入和建設性”。中美高層恢復面對面會談,有助于降低亞太爆發地緣沖突的風險,也為未來幾個月兩國舉行更多雙邊會談鋪平道路,其中包括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和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可能訪華。
美國中干旱面積進一步擴張;但是天氣市炒作瞬息萬變,一波降雨改變三觀
美國農業部周一作物進展周報顯示,截至6月11日,美國大豆優良率為59%,比一周前下降3%,低于去年同期的70%,也低于分析師們預期的60%。美國干旱監測周報顯示,截至6月13日,美國中約89%處于干旱之中,創下2012年以來最高值,高于一周前的84.71%,去年同期只有9.44%。約51%的大豆作物處于干旱地區,高于一周前的39%,去年同期為21%。
美國農業部目前預計2023年美國大豆收成將創下歷史新高。但是隨著夏季生長季節到來,中近期的干旱天氣引發市場對大豆單產潛力的擔憂。如果大豆單產比當前預期降低1蒲/英畝,從52蒲/英畝降至51蒲/英畝,大豆產量將會從45.1億蒲降至44.23億蒲,大豆期末庫存將從3.5億蒲降至2.63億蒲,庫存用量比也將從7.9%降至6.0%。
如果大豆單產減少2.5蒲/英畝,降低到2022/23年度的單產水平49.5蒲/英畝,美國大豆期末庫存將會降低到1.31億蒲,庫存用量比也將只有3%,意味著美國大豆供應將極為緊張。
周四(15日)美國氣候預測中心(CPC)發布未來三個月季節性干旱展望,顯示7月到9月份期間,美國中地區的氣溫可能偏高,但是降雨有望增加。值得一提的是,厄爾尼諾年份里美國中天氣對于作物生長往往更為有利。但是目前厄爾尼諾強度還很弱,至少7月份期間,還不足以對美國大陸的天氣造成影響。
總體而言,目前正處于天氣市炒作,期市行情跟隨天氣預報的變化而變化,往往一次降雨預報就足以引發期價的劇烈震蕩。
從7月份開始,巴西大豆出口將會明顯放慢
在巴西,盡管二季玉米已經開始收獲上市,但是港口仍在集中精力出口大豆。巴西全國谷物出口商協會(ANEC)的數據顯示,巴西6月份大豆出口量可能最高達到1475.7萬噸,高于一周前估計的1311.1萬噸,也超過5月份創下的年內最高點1448.7萬噸,去年6月份的出口量為994.6萬噸。今年上半年巴西大豆出口量估計為6506萬噸,高于去年同期的5513萬噸。
今年巴西大豆出口強勁,主要受益于大豆產量豐產。本周巴西國家商品供應公司預計巴西2022/23年度大豆產量達到1.557億噸,較5月份調高約90萬噸。該機構還將2022/23年度大豆出口預測調高60萬噸,從5月份預測的9500萬噸提高到9560萬噸。
如果今年巴西大豆出口量達到創紀錄的9500萬噸,下半年還需要再出口3000萬噸,平均每月500萬噸左右,不到上半年月均出口量的一半。從季節性來看,巴西第三季度的出口重心將轉為玉米,大豆出口將會明顯下降。
從美國大豆出口情況看,截至6月8日當周,美國大豆凈銷售量為53萬噸,高于一周前的47萬噸。2022/23年度迄今美國大豆出口銷售總量為5165萬噸,同比減少14.1%,上周是同比減少14.6%。作為對比,美國農業部預測2022/23年度美國大豆出口量為5443萬噸,同比減少7.3%。
目前美國大豆定價依然缺乏吸引力。6月15日,美灣大豆報價為551美元/噸,巴西大豆在帕拉納瓜港口的報價為481美元/噸,阿根廷大豆在上河報價為每噸543美元。
5月份NOPA大豆壓榨高于預期,創下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美國全國油籽加工商協會(NOPA)周四表示,5月份該協會會員企業的大豆壓榨量為1.77915億蒲,環比增長2.7%,同比增長4.0%,創下歷史同期最高紀錄。報告出臺前分析師預期為1.7588億蒲,預期范圍是17.7285到1.7920億蒲。
美國農業部將在7月1日發布5月份的大豆壓榨數據。考慮到NOPA會員壓榨量通常占到美國全國壓榨的95%左右,可以大致推算出5月份美國大豆壓榨量在1.88億蒲左右,這也將創下歷史同期最高紀錄。2022/23年度迄今,美國大豆壓榨量累計將達到16.82億蒲,比上年同期提高5%;按照美國農業部6月份供需報告的預測,2022/23年度大豆壓榨量為22.20億蒲,同比提高0.7%。因此當前的壓榨進度符合美國農業部當前預期,下個月很可能不會調整這一壓榨目標。
從豆油供應來看,NOPA報告顯示5月底庫存為18.72億磅,低于業內預期范圍18.9到20.5億磅的最低端。這反映出美國豆油用量超出預期。我們在上周的一周展望里對豆油的分析依然有效,這里就不再重復。美國環保署將公布最終摻混決定的日期從6月14日推遲到21日,給了豆油多頭更多炒作的時間。我們也再次提醒投資者注意,自5月底以來,豆油期貨漲幅已經高達25%,而期貨市場的習性是見利好出貨,因此無論下周美國環保署公布的摻混政策是否達到預期,都有可能引發豆油期貨的巨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