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灣港
連日來,北部灣港欽州港區艷陽高照、暑氣席人,也為糧食等怕雨貨物戶外裝卸作業創造了利好條件。7月5日、10日,“羅賓”輪和“達娜”輪分別靠泊欽州港區勒溝作業區和大欖坪作業區,欽州碼頭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圓滿完成進境大豆接卸共13.33萬噸,創接卸效率新高!
“烤”驗 在“伏”湯蹈火中創造佳績
克服高溫酷暑的不利影響,現場作業人員以“人停機不停”的作業要求,迎難而上,搶抓快干。預報船期,協調泊位,落實岸機和倒運車,整備倉庫,做足卸前各項準備工作,凝心聚力做好船舶接卸作業。
在多方協調配合下,兩作業區捷報頻傳。勒溝作業區以12.92班次完成“羅賓”輪6.93萬噸大豆的整船卸貨任務,單班最高產量達8183噸,創勒溝作業區散糧卸船效率新高;大欖坪第一作業區于7月14日凌晨以10.6班次完成“達娜”輪6.4萬噸大豆的整船卸貨任務,單班最高產量達10091噸,創公司散糧卸船效率新高。
保障 建設生產高效銜接
據悉,該批進境大豆為臨港糧油加工企業的生產原料,是欽州碼頭在海關總署實施進境糧食監管最新指引后的首批到港卸船入庫大豆。
為滿足進境糧食監管要求,欽州碼頭加強與欽州港海關工作聯動,強化生產業務、設施保障等部門的內部協同,緊盯船期,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加快倉庫監管設施建設工作。7月初以來,項目建設和設備設施保障部門采取“白+黑、五+二”的節奏,高效完成了圍網建設及倉庫防鼠驅鳥、監控安裝等工作,為大豆到港卸貨創造有利倉儲條件。
欽州港區大欖坪作業區1#-3#泊位后方糧食倉庫于7月7日通過欽州港海關驗收,納入海關監管場所,為“達娜”輪的6.4萬噸進境大豆提供了“落腳點”,按下了糧食裝卸效率提升的“加速鍵”,為糧食貨源業務穩舊拓新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