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
7月18日,黑河海關首次監管邊民互市貿易進口落地加工大豆39噸。目前,第一批進口大豆已順利通關,運至落地加工企業加工,這是我省獲批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落地加工試點以來的首次進口大豆落地加工,標志著我省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落地加工進入快速發展新階段。
自7月1日,黑河首批互市貿易進口商品完成通關后,首批互市貿易落地加工進口大豆完成通關,這是自2020年互市貿易進口商品落地加工試點政策出臺后,全省首批正式通過邊民互市貿易落地加工政策開展的大豆進口。7月18日,黑河祥和邊民合作社自俄羅斯進口的39.02噸大豆,完成檢疫出港,經海關邊民互市貿易管理系統(2.0版)完成申報后,各卡口全部實現自動抬桿放行。
黑龍江豐德恒泰糧油有限公司負責人說:“通過黑河口岸進口大豆落地加工,為我們企業減輕了稅收負擔,同時也增加了邊民收入。作為落地加工企業,我們切實體驗到了邊民互市貿易‘整進整出’模式的好處,我公司通過與邊民合作社簽訂采購協議,從俄羅斯進口大豆,經海關檢查合格后能直接運到加工廠區,節約了成本、提高了效益,真正享受到了政策紅利。”
黑河海關主動作為、靠前指導,加強對興邊富民政策的研究,認真落實《海關優化營商環境16條》,以推動邊民互市貿易創新發展為突破口,優化邊民互市貿易監管,實行“委托申報”“直通運輸”“免到場查驗”等便利化通關措施,全力推進黑河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落地加工。海關邊民互市貿易管理系統(2.0版)上線之后,對于互市貿易全流程實現了更為規范化的監管,為快速推進新系統的應用與實施,在海關的指導下,先后投入資金建設前置智能卡口、區內預判卡口等設施,完全符合系統要求后開展了互市貿易進口工作。
進口大豆離開海關監管區運往自貿片區加工企業
依照首次互市貿易進口大豆落地加工壓力測試流程,本次互市貿易進口大豆39.02噸,總貨值13.7萬元,參與核銷邊民18人,此次落地加工進口大豆成功通關,意味著黑河市落地加工工作進入了常態化運營階段,全面依托俄羅斯進口大豆開展精深加工,推進進口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進一步推動了黑河市邊境互市貿易落地加工產業集群的建設。
“黑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邊境貿易創新發展工作,經過黑河海關市商務局、黑河自貿片區等部門共同努力,實現全省首次互市貿易落地加工商品大豆進口,標志著黑河互市貿易常態化運營,下一步,我們積極鼓勵邊民參與互市貿易,加快互市貿易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互市貿易便利化數字化管理水平,擴大互市貿易落地加工規模,促進邊境貿易創新發展,實現興邊富民。”黑河市商務局四級調研員閆德令介紹說。
未來黑河市將繼續深耕互市貿易業態,依托新建的9.6萬平方米黑河公路口岸互市貿易交易點、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的公路口岸互市貿易產業園等基礎,充分擴大互市貿易規模,帶動更多的邊民參貿,享受國家給予邊境口岸特殊政策帶來的紅利,推進興邊富民戰略實施,爭取2023年底形成大豆年加工能力30萬噸、中草藥年加工能力1萬噸的黑河市邊境互市貿易落地加工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