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油市場報
7月26日~28日,由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主辦的第十四屆全球大宗糧油產業峰會在云南昆明召開,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會長曹德榮、商務部外貿司二級巡視員承春、加拿大駐華使館農業參贊余智超等出席,中國人民大學“杰出學者”特聘教授程國強、美國大豆出口協會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張曉平、美國谷物協會北京辦事處主任曼努埃爾·桑切斯及國內外政府官員、專家學者、行業代表作專題報告。
曹德榮致辭時說,谷物和油脂油料的進出口是保證油脂油料穩定供應的重要補充。受俄烏沖突、主要生產國減產和國際高通脹的影響,去年我國大宗糧油產品進口大幅下降。
今年上半年,我國大宗糧油產品的進出口呈現出分化的態勢。一方面,我國谷物進出口都出現了下降。2023年1~6月,中國谷物進口2945.3萬噸,同比下降8.4%,進口額110.8億美元,下降2.6%;出口67.8萬噸,下降38.7%,出口額4.4億美元,下降19.6%。另一方面,食用油籽和植物油進口大幅增長。1~6月,食用油籽進口5803.2萬噸,同比增長19.7%,進口額377.8億美元,增長17.2%;出口46.9萬噸,下降13.8%,出口額9.0億美元,下降3.8%。食用植物油進口464.8萬噸,同比增長1.2倍,進口額53.8億美元,同比增長72.8%;出口9.0萬噸,下降10.2%,出口額1.5億美元,下降21.6%。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著全球谷物和油脂油料市場價格和走勢。
程國強對今后中國食物消費與市場趨勢預判,一方面口糧及食用植物油消費基本進入成熟階段,隨著2022年我國人口增長到達峰值并進入負增長階段,加之人口老齡化的深化,今后口糧消費總量將由目前的2.5億噸下降至2030年的2.3億噸、2050年的2億噸,小麥、稻谷作為口糧剛需的供給壓力將逐步得到減緩。另一方面食物消費結構將進一步升級,肉蛋奶等動物性食品消費將持續增長,2030~2050年期間,人均肉類消費有可能從目前的55公斤,逐步增長到60~70公斤的水平。由此,將進一步推動能量飼料和蛋白飼料原料需求增長。
關于今后中國農產品市場轉型趨向,程國強認為,一是堅持高水平開放,但必須安全可控、持續穩定。全方位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牢牢把住國家糧食安全主動權。二是國內供給自立自強。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擴大國內油料作物生產,提高蛋白飼料原料供給能力。三是國際采購安全韌性。從代理進口向安全韌性全球供應鏈轉型,多元化、多源化、多鏈化,與糧源產地共商共建共享農產品全球供應鏈。
張曉平在演講時提到“美國大豆出口新動態”,最近我們看到有一些變化,就是可持續認證,2022年在美國出口的7000多萬噸大豆及大豆產品中,有4061萬噸都是得到了可持續認證的產品,其中又有接近2000萬噸是出口到中國大陸,在中國大陸從美國進口的大豆產品中,占比66%。可持續認證量中的占比為49.6%,也就是說有近一半可持續認證產品來到中國的各個口岸,為中國大豆相關產業提供了附加值。我們很高興看到中國企業認識到可持續認證的價值。中國的飼料企業、養殖企業和食品加工企業在這方面做出了努力,這是非常可喜的一步,在全球大豆產業可持續發展和產品的可持續認證方面中國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曼努埃爾·桑切斯在演講中表示,2023年到2024年,玉米大量種植,我們將看到全球玉米產量略有增加,但部分地區可能會減產。總的來說,除了基礎庫存有所增加外,全球玉米產量也略有提高。而且從全球來看,盡管阿根廷等一些地區玉米產量不足,但從全球角度來看,玉米產量還是不錯的。從幾個主要玉米生產國來看,美國玉米產量預計將達到3.89億噸,這是產量最高的一年,其次是中國,中國的玉米產量也非常大,預計將達到2.8億噸,巴西去年的玉米產量創下新紀錄,但今年預計為1.29億噸,阿根廷為5400萬公噸,烏克蘭為2500萬公噸。
余智超演講時說,加拿大農作物生產全球聞名,嚴格的監管系統確保農作物健康安全且品質高,加拿大的糧食檢驗機構實行非常嚴格的檢驗檢疫的標準,加拿大省政府和聯邦政府都是負責監控以及測試加拿大的農作物。加拿大油菜籽出口到全世界各個市場,主要的出貨都是銷往中國。同樣,菜籽油也是向全世界的各個市場進行出口,包括中國是我們關鍵的目的地國之一。雖然加拿大菜籽油會出口到各個市場,但是最近幾年主要出口中國和美國。關于2023年加拿大油菜籽的產量,我們看到種植面積是2160萬英畝,預計總的收獲量將會達到1840萬公噸。
峰會期間,浙江定海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與美國大豆出口協會簽署諒解備忘錄,世界資源研究所與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共同發布“可持續軟商品供應鏈信息分享工具”。
糧油市場報記者注意到,作為峰會分論壇活動,舉辦了2023年中國可持續棕櫚油論壇、RSPO供應鏈認證標準解讀會、中國可持續棕櫚油倡議(CSPOA)成員會,浙江國際糧油產業推介圓桌會和可持續大豆貿易圓桌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