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脂板塊走弱,需關注本周重要報告

    2023-08-09
    摘要:

    在北美天氣正逐步轉好、美豆優良率上升、黑海危機暫緩和本周重要報告前避險等因素影響下,油脂盤面回吐天氣升水。

    期貨日報

    油脂板塊昨日表現整體偏弱,豆油、棕櫚油、菜油期貨均明顯下跌。

    物產中大期貨研究院農產品組組長陶圣炎認為,在北美天氣正逐步轉好、美豆優良率上升、黑海危機暫緩和本周重要報告前避險等因素影響下,油脂盤面回吐天氣升水。

    浙商期貨研究中心農產品研究員向博表示,由于未來2周美豆產區天氣預期向好,干旱影響范圍或繼續縮小,加之優良率回升至54%,美豆跌破1300美分/蒲式耳,觸及6月底以來最低,拖累油脂期價。國內終端需求弱,豆油持續累庫,也拖累了國內大豆期貨價格。

    中糧期貨油脂油料高級研究員賈博鑫介紹,豆油及棕櫚油自身供需變化并不大,東南亞棕櫚油仍以增產增庫存為主,7月產量環比上升幅度預計在10%左右,整體供需還是趨于寬松。油脂價格的下跌主要是因為美豆價格回落,近期美豆產區出現了充裕的降水,有利于土壤墑情的補充,美豆54%的優良率也好于市場預期。

    具體來看,豆油方面,陶圣炎介紹,自6月EPA政策調整拉開油脂反彈序幕后,美國大豆種植面積調減和持續干旱天氣導致單產下降的預期下,多頭在天氣因素助推下持續發力,美豆11月合約一度沖高至1420美分/蒲式耳高位。伴隨著7月中旬后產區天氣情況持續好轉,美豆優良率從50%回升至54%,雖低于去年同期的59%,但根據NOAA模型預測,接下來6—10天內美國大豆產區將進入低溫多雨狀態,有利于大豆作物生長,可能出現類似于2021年收獲前降雨導致的豐產。

    “因此,對于8月12日凌晨美國農業部(USDA)將要公布的供需報告,雖然我們根據當前優良率模型推斷美豆單產為50.5蒲式耳/畝,但外媒的市場調研顯示,市場預期單產為51.3蒲式耳/畝,導致美豆首先下跌回吐天氣升水至1280美分/蒲式耳,國內豆油盤面跟隨美豆豐產預期開始下跌。”他說。

    南華期貨農產品分析師邊舒揚同樣提到,USDA和馬來西亞棕櫚油局(MPOB)報告將出爐,USDA報告因為當前市場對美豆的單產預期分歧較大,部分機構給出單產繼續維持的觀點,對盤面形成了潛在利空,疊加棕櫚油的下跌,豆油表現為跟隨下跌。

    MPOB的報告則考慮產量預期依舊在季節性增產期階段,而消費端并未找到環比對應的增量消費,在累庫預期下,棕櫚油價格表現疲弱。

    棕櫚油方面,陶圣炎表示,除了受美豆平衡表再度寬松影響外,其自身供需的寬松預期也不容忽視。根據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馬來西亞棕櫚油當前產量受厄爾尼諾天氣影響有限,仍處在季節性增產周期中。“我們預計MPOB即將于8月10日公布的供需報告中7月產量為158萬噸,環比上漲9.2%。雖然由于中國和印度在7月大量采購棕櫚油,導致我們對期末庫存的預計為177.1萬噸,略微增加5萬噸,但仍低于5年均值。8—10月,印度國內庫存將再度升至高位,中國利潤窗口也再度關閉,后續出口需求或受影響,季節性增產或令馬來西亞庫存升至200萬噸以上,供需面預期寬松。”他說。

    “因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處于季節性增產的高峰,且印度植物油庫存高企,需求疲軟,導致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預期下滑,預計庫存增加,BMD毛棕櫚油期貨延續跌勢,觸及六周以來最低水平。”向博介紹,國內方面,三大油脂庫存也處于高位,棕櫚油小幅去庫,而國內買船8—9月到港量依舊承壓,下游需求仍在恢復階段,將抑制棕櫚油漲幅。

    另外,菜油方面,他補充稱,加拿大菜籽進入收獲期,產量逐步落地。天氣交易進入尾聲階段,菜油還受美豆下跌拖累。國內菜油和菜籽到港少量,以及壓榨廠開機率穩定,菜油庫存小幅累積,基差變動有限,下游需求清淡,中秋備貨推遲或對行情有所拖累。

    油脂板塊需關注本周重要報告

    由于天氣轉好,棕櫚油和豆油的供需面預期再度轉向寬松,陶圣炎認為,短期豆油、棕櫚油盤面或以寬幅偏弱振蕩為主。但后續仍需關注實際產量實現情況,若關鍵報告與預期有較大偏差,亦或是天氣情況再度向不利于產量實現的方向偏移,市場預期或再度轉向,導致油脂盤面再度走強。

    向博也表示,8月是美豆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產區天氣預期向好,作物壓力或將進一步緩解,加拿大菜籽也進入收獲期。另外,8月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節奏預計放緩,庫存預計增加,棕櫚油期貨承壓。MPOB報告及USDA報告需要重點關注美豆單產下調程度,以及美豆產區天氣情況。

    在賈博鑫看來,油脂板塊的交易邏輯和前期相比并沒有太大的改變,核心變量仍然是美豆天氣預期變化。不過由于美豆的天氣交易基本要進行到8月20日左右,并且后續是美豆單產變化的核心時期,市場正在將預期單產由50.3蒲式耳/英畝向51—52蒲式耳/英畝靠近。未來還需繼續關注美豆天氣情況、美豆平衡表調整。

    豆油供需方面,邊舒揚介紹,供給端由于油廠壓榨節奏后續可能再次面臨調整,豆油的供給預期有出現轉緊的可能。而消費端由于豆油相對其他油脂重新獲得性價比,從替代消費角度考慮,豆油依舊是國內油脂消費的主力。此外,豆油在后續的“雙節”消費會強于棕櫚油,因此三大油脂中豆油將繼續保持強勢。

    “而對于后市絕對的供需預期改變,最需要關注的一個指標是影響東南亞降水的印度洋IDO指數,該指數的變化可能會在季節性尺度上影響產地降水,從而影響產量。另外,美豆產區天氣及USDA公布的單產數據,均會對后續的供給和預期庫存造成影響,從而影響品種間的價格以及油脂絕對價格的強弱。”他說。

    棕櫚油方面,邊舒揚認為,主產國依舊較好的產量和可能偏高的庫存,從成本端限制了近期棕櫚油上方空間。國內由于前期買船積極,預計后續進口依舊表現良好,供給方面和庫存方面的憂慮并不強烈。而消費端在進入8月后將逐步開啟“雙節”備貨,且考慮到進入秋季北方地區的消費備貨將逐步傾向于調整為對豆油的消費,后續棕櫚油消費的邊際增量有限,價格上方空間會持續受到限制。

    “國內方面,三大油脂的增庫趨勢短期內還將持續。”賈博鑫說,分別來看,棕櫚油增庫趨勢有所回落,這是棕櫚油的進口節奏所致的,但是后續還有累庫空間。豆油方面,國內壓榨開機率高,豆油庫存繼續增加。菜油庫存小幅增加,但是近期仍然有望下降。后期還需關注東南亞棕櫚油供需變化,以及國內油脂消費旺季能否兌現。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