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系粕強油弱局面轉變,四季度油脂供需可能緊張

    2023-08-16
    摘要:

    在海關政策、國內供需差異、基差變化等因素影響下,豆油成為近期油脂的領漲品種。預計四季度行情仍以偏強為主。

    期貨日報

    豆系粕強油弱局面轉變

    7月初至今,在美豆天氣市及國內海關加強檢疫政策的影響下,國內豆系油粕比持續表現為粕強油弱局面。尤其是2309合約,豆粕持續順暢走強,而豆油始終是區間振蕩走勢。2309合約油粕比大幅下跌。然而近兩日,隨著美豆產區天氣好轉、USDA 8月報告下調美豆單產落地,豆系盤面油粕強弱有轉變跡象。

    期貨日報記者從盤面觀察到,當前豆系尤其是2309合約在油脂油料板塊中表現強勢,油粕9-1價差的強勢上漲。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海關政策、國內供需差異、基差變化等因素影響下,豆油成為近期油脂的領漲品種。

    “當前國內豆粕庫存相比豆油庫存更低,但豆粕現價已經處于歷史高位,油廠繼續‘挺粕’難度較大。”新湖期貨農產品分析師陳燕杰表示,國內豆油8月目前已經進入了“雙節”備貨期,四季度也將是國內油脂的需求旺季,國際棕櫚油產地增庫緩慢,四季度將進入減產季。中期從價格的上漲空間及供需驅動看,油廠“挺油”的難度更小。近期,國內豆油遠期基差報價確實也在上調。

    “目前正值移倉換月窗口,就9-1價差來看,豆油的單邊偏強走勢也同樣體現在9-1價差的持續攀升上,應該說近期現貨價格的強勢是支撐盤面表現的重要原因。”國海良時期貨研究所分析師孫嘯表示,7月底以來,國內豆油現貨成交明顯好轉。數據顯示,近期國內豆油周度現貨成交量基本在4萬噸以上,基差成交量在17萬噸以上。“基于未來節前備貨需求預期仍在,以及豆油基差低位企穩吸引了買盤,市場成交回暖。”孫嘯稱,根據近幾周國內油廠大豆壓榨逐步回升至歷史高位,但油廠豆油累庫卻出現放緩的情況來看,提貨大概率也有所好轉。

    “就基差變化及9-1價差走勢來看,豆油近期主要交易海關政策對國內近端供給的影響。近期的海關檢疫政策、部分地區油廠停機以及“雙節”備貨開始等消息,均利多國內豆類盤面。”陳燕杰介紹,本輪油粕9-1價差的強勢上漲行情開始于8月初,即海關再度開始嚴格進口大豆CIQ檢疫的時間。

    “由于嚴格檢驗檢疫影響大豆的卸貨及壓榨,近兩周國內大豆壓榨量較前期有所下降。此外,國內油廠基差報價的上調,一些油廠對豆油遠月的采購,也是豆油盤面偏強的重要支撐。”陳燕杰表示,從國內供需看,當前國內豆油庫存回升緩慢,油廠豆油庫存目前中性偏緊。中期來看,若海關政策影響持續,豆油季節性累庫將進一步低于預期。

    “四季度是油脂的需求旺季。目前養殖端產能去化進度慢,對豆粕的剛需存在。然而,四季度需求旺盛,并面臨大豆采購進度慢的特點,較易造成豆油和豆粕基差偏高,從而帶動盤面的走勢。”國投安信期貨分析師吳小明稱,不過,由于油脂方面海外棕櫚油庫存處于偏高水平,國內豆棕菜庫存同比增加了85萬噸,國內豆油儲備庫存也可以平抑市場,使得豆油的抗風險能力要強于豆粕,豆粕的矛盾比豆油更為明顯。

    在浙商期貨研究中心農產品研究員向博看來,豆系油粕比本身處于低位,粕強油弱的空間不大,而在商品周期影響下,加之國內油脂持續累庫,豆粕庫存偏低的背景下,油強粕弱的可能性也小。也正因為如此,在油脂板塊中,豆系油粕整體呈現雙強格局。

    國內外階段性供給主導短期豆系走勢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外圍美豆平衡表偏緊也是當前豆系整體呈現油粕雙強的主因。

    上周六,USDA公布的8月供需報告顯示,美豆單產預估50.9蒲/英畝,低于市場預期。

    “從美豆的平衡表能看出,新季美國大豆并沒有累庫成功。需要等待南美大豆繼續累庫,南美累庫是否成功需要等待明年一季度才能去證實或者證偽。”吳小明稱,在這種背景下,美豆收獲季的下跌空間受限。

    從需求端來看,國內養殖需求存在剛性。“就新生仔豬的情況而言,今年1—6月份全國新生仔豬量同比增長9.1%,未來6個月內這些仔豬將陸續長大出欄,預示著生豬供應將繼續增加。從中大豬的情況看,6月份全國規模豬場的中大豬存欄量同比增長5.9%,環比略降0.4%,這些豬將在未來2個月內陸續長大出欄,預示著7、8月份生豬供應也將穩定增加。”吳小明表示,目前標肥價差有所收窄但仍然為負,同時考慮到目前出欄體重偏低以及季節性需求轉好,預計養殖端中期仍會維持增重趨勢,養殖端對豆粕方面有剛需。

    記者了解到,隨著本年度美豆種植面積大幅減少,天氣影響產量,本年度大豆價格重心持續上移。

    “就整個油脂來看,大豆偏強是豆油相對偏強的主因,而美國生柴政策同樣影響豆油格局,反觀棕櫚油,短期無較大驅動,厄爾尼諾影響有待觀察,菜油受菜籽偏緊影響,主要是澳大利亞的減產和加拿大天氣的影響,表現也較強。另外,美豆單產下調及庫存偏低預期對連盤豆油價格帶來顯著支撐,主產區天氣仍有不確定性,或再次升水。”向博表示,國內終端需求好轉,而前期大豆壓榨減少,雖然上周工廠開機率上升至60%附近,但是工廠庫存并沒有增加,近期豆油供應收緊,使得豆油在整個板塊中表現相對的強勢。

    目前來看,豆系的交易邏輯不僅與國內的供需情況有關,也與美豆的偏緊有關。在向博看來,一方面,美豆的單產仍有一定的調整空間,這或將進一步影響美豆偏緊格局;另一方面,需關注國內到港節奏的差異。此外,南美大豆的播種情況也是市場需要關注的重點。“今年是厄爾尼諾年份,南美豐產預期較強,但未來不確定仍存,市場需關注南美大豆種植,國內大豆買船、壓榨和終端需求情況。”他稱。

    談及未來油脂市場走勢的變量,陳燕杰認為,中短期要看海關政策的變化,是否在邊際上有所放松,油廠銷售策略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此外,產地如巴西及美豆新作的物流也有潛在的變數。“整體來說,國內外的階段供給仍是把握豆系走勢的重要因素。”陳燕杰稱。

    “遠期合約更多還是交易中遠期國內外的供需預期。”陳燕杰告訴記者,由于美豆新作供需非常緊張的局面難改,四季度中國大豆供需不會寬松。加拿大新作菜籽減產程度暫不明確,進口窗口尚未打開,四季度中國進口菜籽還沒有開始大量采購。此外,國際棕櫚油產地近期增庫速度偏慢,11月之后進入季節性減產季。從國際基本面預期看,四季度國內油脂供需可能緊張。

    對此,向博也表示,相對而言,外盤基本面變化直接影響到國內價格重心,目前來看美豆偏緊格局使得我國大豆進口成本相對較高,預計四季度行情仍以偏強為主。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