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財富期貨 于瑞光
從8月初開始,因海關調整進口檢疫措施,國內進口大豆供給收緊預期持續升溫,推動豆粕市場出現連續上漲行情。美豆產區8月下旬天氣再度轉為干熱模式,減產憂慮推動美豆重啟升勢。期現貨、內外盤形成強勢聯動,一時間豆粕2309合約多頭逼倉預期甚囂塵上。受機構田間考察數據好于預期影響,在獲利回吐壓力主導下,國內豆粕市場出現高位急跌行情,近月合約逼倉風險逐步減弱。
美豆優良率回升,月底前高溫再度來襲
美國農業部公布的周度作物生長報告顯示,截至8月20日當周,截止8月20日當周,美國大豆優良率為59%,低于市場預期的60%,去年同期為57%;當周美豆開花率為96%,與去年和五年均值持平;結莢率為86%,高于去年和五年均值。最新天氣預報顯示,美國中西部大片地區預計在月底前將迎來極端高溫天氣,市場擔心炎熱少雨天氣可能會在大豆生長的關鍵時期損害產量前景。美國農業部在8月供需報告中調降美豆單產和總產,至此美國2023年大豆產量預期已經低于上年,在美豆天氣窗口關閉前,炒作情緒對威脅產量的惡劣天氣依然敏感。
進口大豆供應收緊預期強烈,國內豆粕現貨突破5000元/噸
8月初以來,關于海關加強進口大豆檢疫環節監管的傳聞持續發酵,成為推動近期豆粕市場強勢上漲導火索。市場擔心進口大豆通關速度放緩影響企業生產安排,豆粕供應收緊預期為油廠挺粕提供重要支撐,而豆粕終端消費步入旺季,需方采購活躍。豆粕市場供需兩旺,推動價格大幅反彈,沿海多地報價觸及5000元/噸關口,達到年內最高水平。中國7月進口大豆973.1萬噸,較上月下降5.2%。由于前期巴拿馬運河出現擁堵以及國內遠期大豆采購偏慢,市場預計未來幾個月國內進口大豆到港量將持續下降。從機構對國內各港口到船預估情況看,8月進口大豆到港總量預計在940萬噸左右,9月600萬噸,10月450萬噸。進口大豆到港量逐月回落,國內供應收緊預期不斷升溫,是國內豆粕市場保持強勢并與美豆市場呈現跟漲不跟跌現象的原因之一。
人民幣持續貶值,提升豆粕成本支撐力
除了CBOT大豆價格外,匯率變動也會對國內大豆進口成本產生重要影響。據測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如果貶值2%左右,則每船大豆進口成本大約會增加300萬元人民幣。2023年年初至今,美元兌人民幣兌匯率從最低的6.6900升至8月17日年內最高的7.3168,人民幣累積貶值幅度達到9.36%。截至2023年8月21日,美灣10月船期大豆到中國港口完稅成本為4854元/噸;巴西10月船期大豆到中國港口完稅成本為4839元/噸。因此,人民幣貶值會抬升大豆進口成本和豆粕生產成本,從而會降低國內豆粕市場與美豆的弱勢聯動,造成市場出現外弱內強特征。與此同時,人民幣貶值也會削弱企業采購動力,使國內遠期進口大豆和豆粕供應趨緊,同樣會提升市場看漲預期。
近期國內豆粕市場展望
美豆產區再度出現高溫干熱天氣,CBOT大豆期貨市場因擔心美豆減產而止跌回升,隨著美豆天氣窗口逐漸收窄,美豆價格因天氣因素的上漲空間將受限。分析機構ProFamer 一年一度的作物考察活動正在進行,該機構發布首份美豆實測數據顯示,多個主產州大豆生長狀態好于預期,有望對美豆天氣炒作形成牽制。國內豆粕市場近期漲勢如虹,內外盤、期現貨形成強勢共振,尤其是豆粕2309期貨合約多頭逼倉預期一度甚囂塵上。該合約自6月1日以來累計最大漲幅接近50%,期間未出現大幅度回調,多方在這一輪行情中已經取得完勝的戰績。隨著交割期臨近,大連商品交易所發布公告,大量增加豆粕等農產品交割廠庫庫容。此舉針對性明顯,獲利盤開始主動減持,近月合約持倉量快速下降,逼倉風險正在逐步化解。與此同時,豆粕2401合約在跟漲的過程中也累積了大量獲利盤,在近月合約逼倉風險減弱后,獲利回吐壓力集中釋放的概率也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