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消息,隨著厄爾尼諾天氣現象加劇,8月異常干旱的天氣給亞洲谷物和油籽作物造成影響,9月降雨減少的預期進一步威脅供應。
氣象學家表示,由于全球第二大出口國澳大利亞天氣干燥,小麥產量預估被下調,而創紀錄低位的季風降雨預計將導致印度這個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國印度產量減少。
與此同時,東南亞地區降水不足可能會減少棕櫚油的供應,而最大的玉米和大豆進口國中國的極端天氣也使糧食產量面臨風險。
美國提供氣象數據分析的機構Maxar氣象學家Chrisl Hyde表示:“全球很多個地區正在面臨厄爾尼諾現象的全面爆發,而且到年底,該現象會加劇。”
“亞洲的氣候模式將與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干燥天氣有關。”
印度和澳大利亞缺少降雨
對于稻米、甘蔗、大豆和玉米等夏季作物至關重要的季風降雨,預計為八年來最弱。
印度氣象部門一位高級官員表示:“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要比我們之前預期的嚴重得多。本月將以降雨不足超30%結束,成為有史以來最為干旱的8月。該現象也將影響9月的降雨量。”
印度限制大米出口導致價格飆升至15年來高點。該國出口占到全球貿易的40%。
由于主要產區8月降雨不足,分析師四年來首次下調澳大利亞小麥產量預估。
農業經濟公司IKON Commodities咨詢服務總監Ole Houe表示:“小麥產量要比我們最初預估的3,300萬噸低300萬噸。如果9月持續干旱,我們的收成將會更低。”
澳大利亞小麥連續三年豐產,提升了對中國、印尼和日本等進口國的供應。
熱帶東南亞地區遭逢干旱
東南亞地區的稻米、棕櫚油、甘蔗和咖啡作物產區的降雨量低于正常水平,其中印尼和泰國收到的影響最為嚴重。
Maxar的Hyde稱:“過去30-40天內,印尼東部和泰國大部分地區降雨量非非常少。”
“這些地區的降雨量僅是均值的50-70%。在泰國和印尼,9月多數時間內的降雨量也將大大低于正常水平。”
World Weather Inc總裁Drew Lerner表示,在美國,近幾周玉米和大豆作物也受到干旱影響,盡管這和厄爾尼諾現象無關。
然而Lerner表示,從七月到明年2月,美國農戶將受到厄爾尼諾現象更大的影響,南部各州的降雨量將高于平均水平,這令冬小麥作物受益。
南美洲的天氣預計將有利于玉米和大豆作物,其將在2024年初進行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