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消息:截至2023年9月8日當周,全球油籽價格大多下跌,主要是因為宏觀擔憂促使投機基金減少大宗商品市場的風險暴露,人民幣持續貶值也令人擔心中國進口需求受到波及;近期中降雨改善,南美產量前景樂觀,也導致大豆價格承受額外壓力;不過美國大豆產量可能下調,中國買家繼續入市采購美豆,有助于限制大豆價格下跌空間。
周五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2023年11月大豆期約報收13.63美元/蒲,比一周前下跌0.5%。美灣9月船期1號黃大豆現貨平均報價為每蒲14.67美元,下跌0.5%。CBOT的12月豆粕報收每短噸401.4美元,上漲0.45%;12月豆油期貨報收每磅60.5美分,下跌4.4%。泛歐交易所11月油菜籽期約報收449.00歐元/噸,下跌5.2%;洲際交易所11月油菜籽報收782.90加元/噸,下跌3.9%;阿根廷上河大豆FOB現貨報價為每噸580美元(含33%出口稅),上漲8.4%。本周美元指數連續第8周上漲,創下2014年以來最長漲勢,報收105.066點,比一周前上漲0.84%。
美元持續走強削弱中國進口需求,大宗商品需求是否出現范式遷移
過去兩個月大豆市場主要圍繞天氣進行炒作。隨著美國大豆收獲季到來,天氣市炒作臨近尾聲;宏觀逆風下的需求面是否出現范式遷移,可能左右未來供需平衡的傾斜。
過去一周,幾乎所有主要受中國需求驅動的大宗商品價格均出現下跌,例如棕櫚油下跌5.3%,油菜籽下跌3.9%,棉花下跌4.5%,倫敦期銅下跌3.3%,鋁下跌2.7%。
由于美國經濟在利率高達5%以上的背景下依然表現出彈性,加上勞動力市場持續緊張,推動美元匯率連續第8周走強,創下9年來最長周線上漲走勢,因為人們擔心美聯儲可能會在更長時間里將利率維持高位,甚至可能在今年年底之前再次加息。與此同時,中國在岸人民幣匯率跌至200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使得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對中國買家變得更為昂貴,從而削弱中國進口需求。
值得思考的是,過去十多年來,市場已經習慣于中國作為大宗商品市場的核心驅動力,主要因為人口增長,城市化進程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從食用油到谷物以及基礎金屬等大宗商品需求穩步增長。但是隨著中國經濟增長迎來逆風,人口增長放慢,加上全球地緣政治形勢裂變,投資者需關注商品需求驅動因素的假設是否依然穩固,也就是大宗商品市場的需求是否可能出現范式遷移。根據托馬斯·庫恩在1962年《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的定義,范式遷移是指科學的基本概念和實踐發生根本性變化,例如伽利略日心說相對地心說,愛因斯坦相對論對于牛頓力學。全球經濟政治環境的深刻變化,意味著大宗商品市場領域將會迎來需求范式遷移的爭論。
美國大豆優良率再次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美國農業部作物進展周報顯示,截至9月3日,美國大豆優良率為53%,比一周前下滑5%,低于分析師預期的54%,也低于去年同期的57%,這也是自8月6日以來優良率再次低于去年同期。美國干旱監測報告顯示,大豆干旱面積繼續擴大。截至9月5日,美國大豆位于干旱地區的比例為40%,比一周前提高2%,遠高于上年同期的21%。不過過去一周里,美國中降雨明顯改善,可能有助于大豆優良率保持穩定,預示著在美國農業部供需報告發布之前,大豆優良率將會繼續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美國全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周六發布的72小時降雨預報顯示,從周日中午到周三中午,中絕大部分地區將出現降雨,衣阿華、威斯康星和密歇根局部地區雨量可達1.25英寸。未來6到10天預報顯示,9月15日至19日期間中絕大部分地區降雨接近或略低于正常水平;氣溫正常或低于正常水平。需要指出的是,再有一周多時間美國大豆即將收獲。即使出現降雨,對大豆作物的改善作用也將非常有限,這也意味著大豆的天氣市行情進入尾聲。
美國2022/23年度大豆出口量同比降低8%以上
美國農業部出口銷售周報顯示,2022/23年度美國大豆出口量為52,207,500噸,比上年的57,188,800噸減少9%。美國農業部的出口檢驗報告顯示,2022/23年度美國大豆出口檢驗總量為52,251,304噸,同比減少8.3%。作為對比,美國農業部2022/23年度大豆出口目標為5389萬噸,同比降低8.0%。
從新豆銷售情況看,截至8月31日當周,美國大豆凈銷售量為178萬噸(絕大部分為2023/24年度新豆),比一周前的107萬噸高出66%。其中對中國的新豆銷售量約74萬噸,高于一周前的39萬噸。不過迄今為止美國新豆銷售步伐依然遠遠落后去年同期。截至8月31日,美國2023/24年度大豆銷售量為1594萬噸,比上年同期的2439萬噸減少34.6%。作為對比,美國農業部預測2023/24年度大豆出口量同比降低7.8%。從大豆價格來看,9月7日美灣大豆報價為544美元/噸,比一周前下跌1.6%;巴西大豆在帕拉納瓜港報價為525美元/噸,下跌0.4%。阿根廷大豆上河報價為542美元/噸,比一周前上漲1.1%。
近期中國大豆進口需求保持活躍,進口目標可能上調
過去一周,美國農業部分別在周二和周五宣布了單日出口銷售報告,周二宣布對未知目的地銷售25.1萬噸大豆,周五宣布對中國銷售12.1萬噸大豆。自7月24日以來,美國農業部通過單日出口銷售報告證實對未知目的地銷售300萬噸大豆,對中國銷售近150萬噸大豆。
海關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進口了936.萬噸大豆,比7月份的973萬噸減少3.8%,但是同比增長30.6%。今年頭8個月中國大豆進口量為7165萬噸,同比增長17.9%。2022/23年度頭11個月,即10月至8月,中國大豆進口量達到9370萬噸。美國農業部在8月份供需報告里將2022/23年度(10月至9月)中國大豆進口調高到1億噸,同比提高9.2%。如果要實現美國農業部出口目標,9月份只需進口630萬噸大豆。作為參考,去年9月份中國大豆進口量為772萬噸。過去五年9月份的平均進口量為812萬噸。如果今年9月份進口量達到過去五年均值,意味著美國農業部可能需要調高中國進口預期。
巴西大豆出口預估上調130萬噸,新豆播種開始
巴西國家商品供應公司(CONAB)在9月5日發布的月度報告里維持2022/23年度巴西大豆產量預期不變,仍為1.5462億噸,比上年提高23.2%;同時將巴西大豆出口調高到9695萬噸,比上月預期的9564萬噸高出131萬噸。
隨著巴西大豆播種即將開始,南美天氣將成為左右大豆播種和生長的主要變量。近來巴拉圭和巴西南部的降雨頻繁,不過世界氣象公司表示,9月15日到22日期間降雨將會減少。未來兩周的大部分時間里,巴西中部和北部地區的降雨有限,有助于當地的田間工作順利展開。大豆播種完成后,農戶需要更多的降雨來改善作物生長條件。
2023/24年度阿根廷大豆產量將強勁恢復
阿根廷大豆播種季節即將到來。由于厄爾尼諾年份里阿根廷降雨有望增加,本周多家機構發布了對阿根廷新豆產量的樂觀預期。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BAGE)預計2023/24年度阿根廷大豆產量為5000萬噸,比上年的2100萬噸提高138.1%。羅薩里奧谷物交易所(BCR)預計2023/24年度阿根廷大豆產量將達到4780萬噸,同比提高138.8%。Safras & Mercado預計2023/24年度阿根廷大豆種植面積達到1680萬公頃,比上年增長3%;產量預計達到4850萬噸,比上年的2110萬噸增長130%。
歐盟葵花籽供應可能趨緊
9月4日,戰略谷物公司再次下調2023/24年度歐盟27國的油菜籽、葵花籽和大豆產量預估。2023/24年度歐盟油菜籽產量為1890萬噸,較一個月前預測的1930萬噸調低2.1%,同比降低2.7%,因為法國、德國和羅馬尼亞的油菜籽收成令人失望。2023/24年度葵花籽產量調低到1030萬噸,較上月預測的1050萬噸調低1.9%,主要因為羅馬尼亞產量下調,但是仍比2022年高出約10%;大豆產量預估從287萬噸下調到284萬噸,因為法國天氣干燥,不過調低后的產量仍比上年增加約14%。戰略谷物公司稱油菜籽和大豆供應勉強平衡,葵花籽供應則顯得緊張。
澳大利亞油菜籽產量預估上調20萬噸
澳大利亞農業資源經濟科學局(ABARES)周二預計2023/24年度澳洲油菜籽產量為515萬噸,比6月份的預測值高出23萬噸,也高于過去10年平均產量,這主要反映出主要產區西澳州以及南澳州的作物生長條件有利,但是比上年的創紀錄產量減少38%。但是如果天氣持續炎熱干燥,冬季作物產量可能面臨下調的可能。
下周展望:美國農業部可能調低大豆單產,同時調高大豆種植面積
美國農業部將于周二(北京時間周三凌晨)發布9月份供需報告。鑒于8月份迄今中天氣總體炎熱干燥,分析師們普遍認為美國農業部將會下調大豆單產和產量預估。路透調查的18家機構分析師平均預計,2023/24年度美國大豆產量將調低到41.57億蒲,單產將調低到50.2蒲/英畝,分別低于美國農業部8月份預測的42.05億蒲以及50.9蒲/英畝。
經紀商艾倫代爾公司公布的產量調查顯示,今年夏天創紀錄的高溫可能會導致美國大豆產量降至41億蒲,單產降至49.6蒲/英畝。該公司首席分析師里奇·內爾森表示,美國大豆產量預估仍面臨很大下調空間。
除了單產,美國農業部還將在下周二修改2023年大豆種植面積預估。上月美國農業服務局(FSA)公布的種植面積數據表明,由于今年春季種植條件有利,加上今年夏季冬小麥-大豆雙季輪作帶來的輪作面積增加,意味著大豆種植面積可能上調。
18家機構的分析師們平均預期美國大豆種植面積可能調高到8283.8萬英畝,預測范圍從8260萬到8316萬英畝。美國農業部8月份使用的數據為8269.6萬英畝。我們將關注下周報告的種植面積上調幅度是否會抵消大豆單產的下調。
就大豆庫存而言,分析師們平均預期2023/24年度大豆期末庫存將調低到2.07億蒲,低于8月份預測的2.45億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