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lcn油訊
(圖為麥德龍自有品牌食用油)
食用油品牌的競爭格局悄然生變,一股快速爆發的新勢力不容小覷,給食用油企業帶來新的嚴峻挑戰。
沃爾瑪的“惠宜”、麥德龍的“宜客”、大潤發的“薈尚”、永輝的“田趣”、 京東的“惠尋”、天貓的“喵滿分”....
幾乎所有的主流商超和電商平臺都在大力推銷自家的食用油品牌。從流行的花生油、玉米油到新興的亞麻油、山茶油,乃至酒店餐廳用的餐飲油,自有品牌總能以最快的速度上架最流行的油品,并且價格還很實惠。
(圖為大潤發自有品牌食用油)
這世界變化快,曾經最重要的銷售渠道與合作伙伴,如今已成為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日趨白熱化的品牌競爭再添變數,食用油企業該如何應對?
自有品牌來勢兇猛
自有品牌(Private Label),也稱為“自營品牌”,是指商超、電商等零售商使用自己的品牌,委托代工廠進行生產,并在自有渠道進行銷售。
由于節省了中間環節,自有品牌產品成本更低,從而能夠獲得更為優越的毛利,在“物美價美”的前提下,消費者的忠誠度更高。
自有品牌已成為國內外零售商的核心戰略之一。開市客Costco和山姆Sam's在中國的自有品牌占比均超過30%,而進入中國不久的奧樂齊ALDI自有品牌占比更是超過60%。
(圖為奧樂齊自有品牌食用油)
國內的零售企業如永輝、盒馬、信譽樓等,都以自有品牌為核心競爭力,2022年盒馬自有品牌的銷售占比已經達到35%。
其中,以食用油為代表的糧油產品是自有品牌增速最快的品類之一,因為其銷量大、購買頻繁、產品標準度高,成為自有品牌發展的主要切入品類。
來看國內品牌食用油線上銷售陣地京東。目前,京東食用油自有品牌包括面向發達地區的“京東京造”和專注下沉市場的“惠尋”。
(來自京東截圖 2023年10月15日)
據報道,“京東京造” 已成為京東增速最快的花生油品牌,躋身以魯花為首的2022年京東花生油銷售額前十品牌。今年以來,京東稱其自有品牌取得了突破性增長。618期間,“京東京造"濃香壓榨一級花生油總成交額同比增長488%,“惠尋”大豆油環比新品上市期也有著322%的增長。
從簡單模仿到平起平坐,乃至步步緊逼;當自有品牌發展成熟后,渠道就有了替代品,食用油廠家品牌(下稱廠牌)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
超市賣場可以通過限制單品數量、壓縮廠家現有陳列位,以便讓自己的自有品牌上架;電商平臺則有條件通過流量調整傾斜,加大自家品牌的曝光量、占盡優勢;而低價策略則讓自有品牌比廠家同類產品更具競爭力。
自有品牌已形成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趨勢,消費者對自有品牌的認知度、忠誠度正逐年提升。據預測,未來幾年,中國零售商的自有品牌占比有望達到20-30%。
此消彼長。在食用油市場整體增量有限的背景下,渠道零售商自有品牌占比增加,則意味著廠家品牌份額的減少。
多措并舉應對挑戰
自有品牌之所以能在食用油品類上快速攻城略地,恰恰離不開數以千計的油廠提供的強大產能支持。
我國已是全球領先的食用油加工制造業大國,構筑了高質量、全品類、多層次覆蓋的生產體系。與此同時,加工產能也處于過剩狀態,從跨國糧商工廠到中小油廠,都在承攬代工業務,自有品牌有了更大的選擇權與話語權。
以某零售商聯盟的食用油自有品牌為例,其覆蓋玉米油、花生油、葵花油等品類,代工廠多達8家,分布在天津、河北、山東、四川、廣東、河南、安徽、寧夏,做的都是不同油種的補充。各家工廠距離銷售網點近,發貨也更快。
該自有品牌將玉米油作為主打的帶貨大單品之一,一個月銷售總額超2000萬元,成為油脂品類中的爆款。
自有品牌進入顯而易見的大爆發期,市場環境和趨勢發生了變化,食用油廠家須主動做出調整與應變。
一方面,要積極與自有品牌合作,建立共生共贏的關系。
我們應理解,自有品牌并非以打壓廠牌為目的,從根本上講是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
國外成熟市場經驗顯示,自有品牌通常會在經濟艱難時期出現爆發式增長。現在傳統商超面臨關停虧損,線上電商陷入低價戰怪圈,開發自有品牌成為它們的救命稻草。
食用油廠商應爭取參與自有品牌的發展,為其定制與廠牌互補性高的油品,或共建尚未涉足的新品類,探索更有效率及能夠共贏的供應鏈模式。
從廠家角度來看,油脂加工產能過剩的現狀不可能馬上改變,代工業務能帶來穩定的收入,維持一定的業務規模,把自有品牌代工生產業務做透做專,也有利于提高油廠的抗風險能力。
另一方面,應加強企業品牌建設和產品創新,提升綜合競爭優勢。
自有品牌實力增強并不意味能比肩廠家品牌,它們只在各自的賣場電商系統內進行銷售,且普遍缺乏原創研發能力,還要承擔顧客認知度不高而賣不掉的風險。
在消費者認知中,知名廠家品牌仍占據著不可動搖的地位。金龍魚、福臨門、魯花等食用油品牌通過數十年的經營推廣和始終如一的卓越品質,建立了消費者信任和龐大的銷售網絡,構筑起難以逾越的護城河。
值得注意的是,三年疫情及暴漲暴跌的市場令油脂行業整體承壓,一些油企削減了品牌投入,忽視了品牌維護,這恰恰給了自有品牌可趁之機。
強大的品牌是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產。食用油同質化產品泛濫,優質的品牌能帶來忠誠的客戶和持續的利潤,企業才有能力擴大生產規模、進行產品創新,進而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反之,如果自己的品牌叫不響,只求代工賺取辛苦錢,企業將很難積累起雄厚資本實現進步,“無名之輩”也只能搶食自有品牌的中低價訂單,成為價格的被動接受者和跟隨者,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劣勢,最終大概率被洗牌出局。
自有品牌兵臨城下,食用油企業或主動或被動,都不得不應戰。刀光劍影之下,有人黯然離場,有人百戰歸來。究竟如何與之博弈共生?紙上談兵終覺淺,有待油企在實踐中不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