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投觀察|中俄谷物協議——樂見其成

    2023-10-20
    摘要:

    目前來看對基本面影響較小,預計未來更多谷物的進口將會改善國內谷物的供應環境,并抑制在飼用谷物對于傳統進口國的依賴。對于盤面影響尚不明顯

    中信建投期貨

    現實:

    中俄簽署兩國關系史上最大的糧食供應合同,價值2.5萬億盧布(約合257億美元,1700億人民幣)。

    根據合同,俄羅斯將向中國供應7000萬噸糧食、豆類和油籽等貨物,年均供應量583萬噸。

    協議為期12年。

    中俄谷物進口現狀:

    根據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1-8月,中國自俄羅斯進口糧食超300萬噸,以非轉大豆為主,其余按順序為菜油、葵油、葵粕、葵粕、玉米,其他如大麥12.7萬噸,小麥3.1萬噸,后兩者俄占整體進口比例有限。

    20231020/6e8baf8ed9362850af5d794a3daa8e4e.png

    協議的主要方向

    從當前的進口總量來看,中俄在本年度的進口量來到新高,如果按照580萬噸的預估,預計每年進口缺口約280萬噸。

    單純從產區來看,俄羅斯大豆、小麥、大麥、菜籽種植分布較為廣泛,從伏爾加-高加索一帶向東延伸至西伯利亞地區,在出海口仍存風險之際,西伯利亞的鐵路通道一定程度可以為上述品種帶來進口增量,雖然俄羅斯小麥此前存在黑腥穗病的情況,不過這一部分經過處理后仍可用于飼料需求,改善日益增長的蛋白消費情況,也能緩解國內主糧飼用的情況,用“擴表”的方式改善平衡表結構。

    協議可能的執行日期

    可以通過巴西玉米輸華節奏作為參考。根據中國在22年5月同巴西完成玉米輸華協議的簽署后,22年11月底第一船巴西玉米發出,23年1月,第一船巴西玉米抵達廣州港口,相距約半年時間。

    中俄兩國早在22年2月4日已經完成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與俄羅斯聯邦農業部關于〈俄羅斯輸華小麥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補充條款》,而簽訂的過程包含了允許俄羅斯全境小麥進口的事宜,根據《海關總署公告2022年第21號(關于允許俄羅斯全境小麥進口的公告)》,中國明確對于小麥黑腥穗病的控制,以及相關的檢驗檢疫要求。

    框架協議的簽署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具體落地到哪些企業,以及兩國貿易單位在出口交貨節點,交貨方式和檢疫要求逐步明確后,我們將可以看到更多的俄麥進入,利好仍舊在俄羅斯有布局的跨國糧食貿易集團,此前俄羅斯糧食出口有16%的份額屬于達孚、嘉吉、維特拉,雖然上述企業均表示在7月之后暫停俄羅斯糧食出口,不過業務人員和業務渠道讓其在未來仍有機會。

    主要運輸方式和物流通道

    從物流通道來看,俄羅斯進口主要通過滿洲里口岸、黑河口岸,上述口岸可以滿足汽運交付,此前黑河港口對于布拉戈維申斯克(海蘭泡)港口僅可以滿足江運,受季節性影響的同時,還需要涉及過駁和短途倒運,流程較為繁瑣。

    2020年1月,中俄界河上第一座跨境公路大橋——中俄黑龍江大橋正式驗收,新的海關大樓可以滿足人貨分揀快速通關的流程,實現順暢通關。不過考慮到單體裝載量的差異,火運運力仍無法和海運散船相比,預計未來兩國在物流運輸基礎設施領域將存在更多合作機會。

    對相關市場的影響

    從目前來看,中國經黑龍江進口的谷物數量仍舊有限,對基本面影響較小,預計未來更多谷物的進口將會改善國內谷物的供應環境,并抑制在飼用谷物對于傳統進口國的依賴。對于盤面影響尚不明顯,如果明年進口放量,將改善東北地區的飼用結構,并降低深加工企業對于糧食外流的擔憂,給當地玉米帶來更多的可供應水平。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