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網
中金發布研究報告稱,展望2023/24年度,從大周期判斷,高價引導擴種仍是2023/24年度的主題,累庫進程仍在持續。從目前的市場一致預期來看,可以說農產品市場“最艱難時期”已過(這既包括近三年以來的全球糧食供給擔憂,也包括持續推升的高溢價),但需要注意農業生產擾動因素較多,且具有較大不確定性,供給端仍具脆弱性。
中金主要觀點如下:
回顧過去三年,受到疫情擾動、地緣風險、不利天氣等多重因素影響,看到全球玉米、大豆、小麥的庫存消費比已降至低位,達到各自周期的閾值下限,這也是供給端溢價不斷推升的主要原因。
隨著各國陸續恢復農業生產、地緣沖突逐步被市場定價,特別是全球流動性收緊后,農產品市場的核心邏輯已由交易結構性牛市,轉向交易庫存修復帶來的“慢熊”行情,供給溢價逐步擠出也符合去年的年度展望觀點。
所謂“慢熊市”,其實也是農產品板塊交易的特色,由于季產年銷的屬性決定了其庫存修復周期要比其他商品更長,疊加近年來氣候變化與極端天氣威脅,全球糧食產量恢復始終“步履艱難”,價格逐級而下需要與庫存消費比實質恢復相配合,也是時間換空間的過程。
2022/23年度全球糧食生產表現并不及市場預期,美國糧食產量邊際增長乏力、阿根廷創紀錄減產等,全球重要農產品庫存消費比向好修復的“美好愿景”一再落空。
低庫存造成全球糧食供給彈性不足的同時,也放大了全球糧食安全的不穩定性,這種“脆弱性”也是價格尚未回落至疫情前水平的主要原因,當然高企的生產成本也是重要因素。軟商品方面,同樣供給擾動不斷。由于主產國減產及貿易物流問題,內外糖價上漲至近十年高位,棉花大幅調減種植面積也導致價格重心節節攀升。
展望2023/24年度,從大周期判斷,高價引導擴種仍是2023/24年度的主題,累庫進程仍在持續。
從目前的市場一致預期來看,可以說農產品市場“最艱難時期”已過(這既包括近三年以來的全球糧食供給擔憂,也包括持續推升的高溢價),但需要注意農業生產擾動因素較多,且具有較大不確定性,供給端仍具脆弱性。
結構上有三條主線交易邏輯,第一:2023/24年度全球農產品或仍處于補庫周期,判斷庫存消費比恢復程度與供給溢價回落節奏仍是周期交易的關鍵;
第二:農產品需求彈性穩定,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仍具有配置意義。蛋白消費的潛在增速、生物能源參混的定制目標與軟商品的高需求彈性或成為板塊配置的突破口;
第三:預期差或帶來新的行情指引,階段性交易機會猶在。南美作物產量、印度食糖出口政策、東南亞棕櫚油單產等品種都存在預期反轉的可能性。方法上,依然延續基本面的分析框架,并結合定量測算對價格點位進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