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lcn油訊
千億級的包裝油市場從來不缺新的玩家,真正的超級玩家已入場到位。
近年來,嘉吉、邦吉、路易達孚三大國際糧商不斷完善覆蓋中國的油脂加工產能,開始全面進軍包裝油市場。
經過短暫的“新手期”,從餐飲包裝油、到家用小包裝油、烘焙專用油,糧商們很快站穩腳跟,搭建起多維度品牌矩陣。“融佳”、“金掌門”、“佳潤”......一個個大糧商品牌逐漸叫響市場。
至此,幾家國際糧商已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球產業鏈企業,形成了覆蓋南北美大豆等油料產區的收儲、遠洋海運、中國本土加工、灌裝油脂的全球一體化供應鏈閉環。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市場對于國際糧商的意義,已不單單是原料與產品的銷售;中國市場的新需求、新業態、新模式也在影響其研發創新,重塑其競爭力并輸出至全球其他市場。
而對正處于激烈競爭和變革的包裝油行業來說,這些新入局者的市場勢頭和行業聲量都已不容小覷。
大糧商進軍包裝油走到了哪一步?
嘉吉
嘉吉是中國大豆壓榨及油脂加工的頭部集團企業,目前在中國共經營6家糧油加工廠(廣東東莞、陽江、江蘇南通、山東日照、河北黃驊),年油脂加工總產能位居中國前三。
今年位于河北黃驊的嘉好糧油工廠二期建成,成為嘉吉中國最大、全球第二大糧油加工廠,擁有單線灌裝產能為行業全球最大的自動化生產線。
在油脂終端產品,嘉吉將發展重點放在市場容量巨大的餐飲油。旗下“融佳”牌高端煎炸油主攻連鎖餐廳、星級酒店,憑借不斷創新升級的產品和服務,躋身國內餐飲油高位引領陣營;在不少糧油批發市場,嘉吉的“唐大媽”等餐飲油品牌流通量不斷增加,成為批發商判斷市場行情的風向標產品。
路易達孚
路易達孚是國內同行業規模、技術處于領先地位的大豆壓榨、食用油加工企業集團,目前在天津、華北、華東長江流域和華南珠三角地區布局有四家油料加工廠及多家代工工廠。
路易達孚在包裝油領域表現出了積極的發展態勢。旗下核心品牌“金掌門”于2019年推出,短短幾年即收獲了良好的口碑和銷量,進入主流小包裝油品牌陣營。今年以來,“金掌門”再次煥新升級,獨樹一幟提出“六重分離,精萃好油”的品牌定位,以差異化的高品質破局出位。
路易達孚旗下還擁有“鴻孚樂”、“孚萊德”等多層次的餐飲油品牌產品,通過線上及線下渠道走進了萬千專業餐廳的后廚。
邦吉
邦吉在中國是油脂油料的主要生產商和供應商,布局有六家油脂生產工廠,分別位于天津、山東日照、江蘇南京、泰興、廣東東莞以及福建廈門。
邦吉的全球包裝油運營資歷深厚、經驗豐富,在加拿大、印度等多個市場都取得了成功,也最早試水中國小包裝油市場,十幾年前(2008年)就推出了“豆維家”大豆油品牌。
但此后邦吉在業內以包裝油代加工業務著稱,近年來陸續推出了“邦宴”、“佳潤”等品牌,在營銷方面的投入和力度仍然相對較小。
不過,邦吉的特種油脂業務在中國市場表現出色。烘焙油脂、營養脂質等產品比拼的是技術含量與創新能力,這正是邦吉的長項,旗下的“焙可尚”等品牌產品在專用油賽道取得了領先優勢。
包裝油市場能分幾杯羹?
國際糧商在中國的戰略布局一直廣受關注,大糧商們為什么紛紛做起包裝油生意?因為這有利于鞏固在華產業競爭優勢,也符合其多元化的全球發展策略。
傳統的ABCD四大糧商(ADM、邦吉、嘉吉、路易達孚)以主導全球糧食貿易而著稱。但時過境遷,如今大糧商們在全球糧食貿易市場的占比下降,經營范圍已遠遠超出糧食貿易范圍。
據各家財報披露,2022年四大糧商包括糧食貿易、食品加工在內等所有業務營收總計近4000億美元;而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2022年全球糧食進口金額近2萬億美元;以此組數據估算,四大糧商占全球糧食貿易份額已不到20%。
大糧商們的經營范圍沿著農產品產業鏈不斷向上下游延伸,進入到倉儲物流、食品加工、生物燃料乃至金融等領域。以路易達孚為例,2022年貿易部門貢獻的經營績效僅占30%,而來自上下游價值鏈的績效占比70%,是企業經營利潤的絕對主要來源。
進入中國市場幾十年后,國際糧商們也加速由“糧商”向“食品商”轉變。路易達孚面向中國大眾消費市場推出的產品不僅有包裝油,還有果汁和咖啡。嘉吉在中國共運營40多家工廠,除了6家糧油加工廠,其他30多家工廠涉及動物營養、食品配料等多種領域。
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和經濟增長前景是吸引大糧商進入包裝油等終端領域的主要因素。在可預期的未來,中國仍將從世界各主產區進口數量可觀的油脂油料,中國市場始終是全球農糧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
在位于食用油產業鏈上游的油籽壓榨環節,嘉吉、路易達孚、邦吉位居中國大豆壓榨集團前十名,強大的壓榨產能構成向下游包裝油延伸的驅動力;實施“進口—壓榨—精煉—灌裝”上下游一體化戰略,能夠增厚盈利空間,因此,進軍包裝油成為大糧商們的“必選項”。
那么,大糧商們究竟能在包裝油市場分到幾杯羹?現在還不好說。短期看來,對國內包裝油市場格局影響有限。
就餐飲油而言,大糧商油籽壓榨工廠布局于東部沿海地區,其餐飲油產品雖然具優價優質的競爭實力,在華北、華東、華南地區可能發展為強勢品牌,但銷售輻射區會受制于運輸距離,還無法在全國市場范圍內建立廣泛的影響力。
小包裝油領域則是一片讓大糧商面臨巨大考驗的紅海。
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國內小包裝油市場進入成熟期,各品類、各區域的品牌霸主和競爭格局大勢已定,留給后來者們的機會和份額并不多。尤其在維護糧食安全的大背景下,國貨糧油品牌強勢崛起,中國消費者對本土糧油有著日益高漲的偏愛與支持。無論怎樣加強,大糧商的本土化程度都很難超過本土糧油企業。而作為外資品牌,如何才能收獲中國消費者的情感認可,將是大糧商待解的難題。
不過,國際糧商畢竟都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具有在不同國家運營的經驗和適應能力。嘉吉和路易達孚均在中國建立了研發創新中心,以主動挖掘中國消費者需求,開發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產品。結合源自發達市場的領先實踐,大糧商們還在食用油行業更前沿的領域,比如數字化、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發力。目前邦吉中國區的6家油脂工廠已全員成為“零固廢”工廠。
總體來看,大糧商進軍包裝油仍處于摸索階段,品牌走向成熟還需假以時日。但隨著大糧商選手的入場,包裝油行業的競爭將愈發激烈,且將在更多層次、更高維度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