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紅棕櫚油當火鍋底料”,馬來西亞看好中國市場對棕櫚油的創新應用

    2023-11-22
    摘要:

    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生產的棕櫚油,占到了全球產量的約85%。來西亞正在積極探索提高棕櫚油的價值和功能性,擴大其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

    第一財經

    “在中國市場上,紅棕櫚油有很好的前景,比如它可以用作火鍋底料。首先這種紅色是天然的,不是添加劑;然后紅棕櫚油不怕高溫,穩定性特別好。”談起馬來西亞棕櫚油在中國市場的前景,馬來西亞棕櫚油總署署長希爾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棕櫚油是全球產量及消費量最大的油脂品種,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是棕櫚油的主產區,占到全球產量的約85%。

    中國是全球棕櫚油第二大進口國,以食用消費為主,工業用途為輔。由于國內并不生產棕櫚油,對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棕櫚油有很大的需求。

    馬來西亞副總理兼種植與原產業部部長法迪拉·尤索夫日前在上海表示,中國是馬來西亞棕櫚油的主要接收者之一,棕櫚油在馬中兩國的貿易關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馬來西亞正在積極探索提高棕櫚油的價值和功能性,擴大其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

    創新性應用

    除了自帶紅色,希爾米還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對紅棕櫚油的信心來源于它富含營養物質。紅棕櫚油是棕櫚油的一種,因其富含胡蘿卜素而使顏色呈深紅色,因而得名。

    馬來西亞棕櫚油總署近日發布報告稱,2023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將達到1900萬噸。2022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為1845萬噸。

    近年來馬來西亞油棕樹種植面積增速低,導致棕櫚油年產量難有大幅增長。目前,馬來西亞油棕樹種植面積約為55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6.7%,油棕樹的種植面積甚至超過了耕地總面積。

    同時,歐盟等國家認為油棕樹的種植以破壞森林為代價,限制甚至禁止進口棕櫚油,這些聲音和措施迫使馬來西亞政府主動限制油棕樹種植面積的擴張。

    在產量難有突破的背景下,馬來西亞開始著力于棕櫚油附加值的提升。馬來西亞棕櫚油總署副署長再依娜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她非常熱衷在棕櫚油方面與中國進行合作,不僅僅是因為中國對棕櫚油有很大的需求,還在于中國對棕櫚油有創新性的應用,很多產品是她在馬來西亞所未見過的。

    11月中旬在上海舉行的中國-馬來西亞棕櫚油行業合作高層圓桌會議上,中國日用化學工業研究院副院長程寧也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油脂化工、表面活性劑生產和消費大國,中國消費者對天然綠色原料、環保型產品的追求,給棕櫚油衍生油脂化工和表面活性劑產業帶來巨大發展機遇。

    法迪拉·尤索夫在上述會議上還透露,2022年,馬來西亞對中國的棕櫚油及相關產品出口額達37.2億美元(約合265.35億元人民幣),占馬來西亞當年棕櫚油及相關產品出口總額的11.4%。

    挑戰

    棕櫚油是從油棕樹上棕櫚果中壓榨出來的油脂,油棕樹原產于非洲,四季開花結果多年生植物,常年可收獲,一般種植后2-3年可開始收獲,結果周期長達二三十年。

    油棕是目前世界產油效率最高的植物,每公頃可生產約5噸油脂,單產是花生的6倍、大豆的10倍左右。2022年,全球棕櫚油產量達到7760萬噸,而全球九大植物油脂總產量為2.16億噸,棕櫚油產量占比36%。

    生產棕櫚油的國家眾多,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其中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是棕櫚油的主產區。印尼棕櫚油的產量高,而馬來西亞因為種植和壓榨技術更高,棕櫚果的出油率普遍高于印尼。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士新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馬來西亞棕櫚油的優勢在于技術處理和市場能力等方面都較為成熟。

    棕櫚油雖有較多優勢,但對環境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油棕是一種耗水的植物,不少種植國此前為了迅速擴大種植園面積,砍伐了部分熱帶雨林。

    歐盟理事會今年正式批準去年12月與歐洲議會達成一致的“反森林砍伐法”。根據新法案,向歐盟出口商品的企業必須提供可核實的信息,證明商品與2020年后進行的森林砍伐無關。如不遵守法案規定,出口企業可能會在歐盟成員國面臨高達營業額4%的罰款。

    馬來西亞和印尼方面對此均表示,新法案將增加棕櫚油產業的成本和壁壘。希爾米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歐盟新法案會對馬來西亞棕櫚油業小農戶造成沖擊,因為他們無力承擔合規成本。在馬來西亞,從事棕櫚油種植的小農戶占26%,種植的油棕櫚面積約150萬公頃。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