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類食用植物油測評!提醒:換著食用更健康

    2023-11-23
    摘要:

    11類樣品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占比在14.8%至78.2%之間,其中油茶籽油、橄欖油、牛油果油的油酸占比較高。

    上海市消保委

    食用植物油是人們每日膳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市面上食用植物油種類繁多,價格差異明顯,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食用油頗讓人頭大。不過勿要緊,申評測安排上了→

    20231123/4b6ff74232ddcfdded01be85a70989a0.png

    PART 1 樣品情況

    線上線下共計購買11類食用植物油,每類2款,價格21.4-316.8元/升。包括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稻米油、菜籽油、橄欖油、亞麻籽油、油茶籽油、牛油果油、紫蘇籽油。詳圖見上。

    PART 2 指標情況

    依據國家標準測試:

    I、質量指標:過氧化值、酸價、極性組分、溶劑殘留量;

    II、營養物質:蛋白質、鈉、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種脂肪酸等。

    模擬日常煎炸測試:

    III、3天3次炸春卷/青魚的極性組分變化;

    PART 3 測試情況及分析

    簡言之,我們發現了一個好消息+一個“扎心”消息+兩個次好消息

    好消息:質量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均是非常充分的符合!

    “扎心”消息:不管哪一類的植物油,主要成分都是脂肪,而且占比均高達99.9%!其他營養物質占比極微。

    不過還好的次好消息之一是→這99.9%的脂肪,不同的植物油里的構成是不同的,做到科學搭配就有神奇的調節效果,難舍油香還不想吃太多油脂的小伙伴要認真看下去了。要了解這個調節技,先看看脂肪的主要構成——脂肪酸的簡單分類吧:

    20231123/ecac711bb4ceda305b286376fb238f08.png

    #1

    脂肪酸大分類上,11類樣品中的脂肪酸均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均在80%以上。其中紫蘇籽油和菜籽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分別為93.3%和92.8%,稻米油含量較低,為80.25%。

    20231123/1d53d4411d1550bbf8c7ff345c0bbcbc.png

    我們還查閱資料發現,飽和脂肪酸高的主要是動物性脂肪,如豬油、牛油等。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用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類替換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控制總脂肪攝入量”。

    #2

    11類樣品中單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α-亞麻酸占比各有特點。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是較為常見的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ω-6)和α-亞麻酸(ω-3)是兩種人體必需但不能合成、只能從外界攝入的多不飽和脂肪酸。

    11類樣品的單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α-亞麻酸占比

    20231123/5af0df40bc1a51398bc4d0921d7f6cf0.png

    測試發現,11類樣品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占比在14.8%至78.2%之間,其中油茶籽油、橄欖油、牛油果油的油酸占比較高,均在70%以上;

    亞油酸占比在6.2%至57.9%之間,其中葵花籽油、玉米油、大豆油的亞油酸占比較高,均在50%以上;

    α-亞麻酸占比在“未檢出”至64.1%之間,其中紫蘇籽油和亞麻籽油的α-亞麻酸占比高,分別為64.1%和53.1%,其余品類樣品均低于10%。

    科學調節的關鍵就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這三類不飽和脂肪酸分別占比高的植物油,具體操作請看文末消費提示。

    單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α-亞麻酸分別占比高的植物油(%)

    20231123/38f0e0526d22f411ffe00993460e4432.png

    另一個次好消息,事關模擬煎炸和極性組分。極性組分是指食用植物油在煎炸食品時發生劣變反應而形成的各種產物的總稱,對人體健康有害,通常重復使用的次數越多,數值越高。

    測試發現,不同品類植物油在模擬煎炸試驗中極性組分升幅不同,但都遠低于標準限值(≤27%),其中大豆油、花生油相對穩定,更適用于煎炸。

    本次模擬家庭場景,分別對春卷和青魚塊進行24小時、48小時、72小時間斷性三次煎炸,結論是可以放心食用。不過從健康角度考慮,還是建議大家少吃煎炸食品,同時避免過多次的重復使用。

    4  消費提示

    1.經常更換使用不同品類的食用油。橄欖油和油茶籽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紫蘇籽油和亞麻籽油的α-亞麻酸含量高,葵花籽油、玉米油和大豆油的亞油酸含量高,不同品類交替食用更能夠保證脂肪酸的攝入均衡。

    2.建議心血管和“三高”疾病人群選擇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如橄欖油、油茶籽油、菜籽油等。

    3.肥胖人群要控量用油。多采用蒸、煮、燉、燜、水滑、熘、拌等清淡少油的烹飪方式。

    4.結合烹飪方式選用。亞麻籽油、紫蘇籽油、橄欖油適于涼拌;煎炸用油優選大豆油、花生油。

    5.密封避光保存。環境溫度高易導致脂肪的酸敗,日常保存做到密封、避光、遠離火源,并注意保質期。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