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經濟新聞
走進位于首屆全國大豆產業博覽會C位的禹王集團展區,好像來到一片科技創新的“藍海”。數十年來,禹王集團瞄準行業堵點、民生痛點和社會熱點,牢牢樹立“創新”和“科技”兩大理念,實現了從設備、工藝到產品的全產業鏈創新,并使企業內生出創新的機制和動力,一舉成為全球大豆蛋白行業的領軍者,成為從種子到餐桌天然食品全產業鏈供應商。
禹王集團展位
豆博會期間,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興旺,黑龍江省省委書記許勤,省長梁惠玲蒞臨展位,對禹王全產業鏈發展在引領大豆產業變革進步方面做出的貢獻予以肯定,希望禹王持續堅持科技創新驅動,加強大豆終端產品的研發推廣力度,為推進“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興旺蒞臨展位參觀
說起禹王集團堅持走科技創新之路的動因,正在博覽會現場的禹王集團董事長劉錫潛說,改革開放初期,國內生活水平低,肉蛋奶稀缺。如何解決老百姓營養健康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大問題,也是我的一個心結。1979年,劉錫潛創辦禹王集團的前身——禹城縣城關鎮蛋白質廠,基于大豆營養開發,第一個工業化生產大豆組織蛋白。通過多半年的設計設備、摸索工藝,終于生產出合格的產品。自此大豆食品從傳統豆制品進入工業化豆制品的時代。
在禹王的智能化車間里,集團總裁范書琴指著一條生產線說,這是我們的12條大豆產品生產線之一。傳統的大豆壓榨行業,就是用大豆提取油和飼料豆粕。蛋白是最寶貴的營養,位列人體必需七大營養素之首,大豆蛋白是最優質的全價植物蛋白。我們的生產線可以把一顆大豆吃干榨凈。為此,公司通過技術革新,創造了很多行業領先的新工藝。基于大豆營養的高提取率,禹王集團創制了第一個低變性脫脂豆粕工藝。過去,蛋白原料功能性差和蛋白收率低是兩大行業痛點,1999年,禹王自主研發的低變性脫脂豆粕問世,解決了這兩大問題,使大豆分離蛋白得率從33%增加到45%,經過五道脫皮,八道精選,用此工藝生產的豆油,沒有反式脂肪酸、黃曲霉素和農殘,并富含油酸、亞麻酸、亞油酸、天然VE。每加工1噸蛋白增加收益2200元——4000元,打破了國際上兩大蛋白生產巨頭的壟斷,幫助當時國內瀕臨破產的20多條大豆蛋白生產線起死回生,推動中國從蛋白純進口國轉變為最大出口國。在此工藝基礎上,禹王集團又進行營養組分研發創新,生產出禹王子葉油、二脂油,采用大豆子葉精華提取而成,ω6和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符合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的至優比例6:1,比西方的橄欖油更營養,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健康食用油。聚焦開拓大豆蛋白應用領域,禹王又創制第一個高凝膠大豆分離蛋白工藝。自上世紀50年代美國創造大豆蛋白生產技術以來,大豆蛋白行業一直是國外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的行業,禹王自主研發的用于肉制品和素食領域專用的高凝膠大豆分離蛋白,凝膠功能性全球領先,樹立了行業領先地位。同時,突破性解決了抗營養因子去除率及蛋白水解率低的難題,溶解好、粘度低、風味好、口感超過國外巨頭。可廣泛用于植物蛋白飲料、雙蛋白飲料、小分子活性肽、生物發酵、特醫食品等領域,實現了對國外巨頭的超越。
禹王集團
工藝的科技創新,賦予大豆產品“七十二變”的能力。在禹王集團,一粒大豆不僅可以加工成低溫豆粕、豆油等初級產品,還能向大豆蛋白、大豆磷脂、蛋白飲料、休閑素食、二酯油、膳食纖維等深加工產品轉化。更讓人大開眼界的是,這條大豆產業鏈還延伸到醫藥領域的胰蛋白酶抑制劑、日化領域的大豆純天然洗護用品等,精深加工賦予了大豆“七十二變”的能力,真正地把大豆吃干榨凈,黃豆變金豆。目前,禹王集團年加工天然大豆60萬噸,年產大豆油9萬噸,大豆蛋白12萬噸,植物肉2萬噸。在豆博會現場,禹王農業農村部大豆精深加工重點實驗室研發人員王笛,介紹了“從種子到餐桌”的天然大豆全產業鏈產品。自主研發禹王1號豆種,上百個型號的大豆分離蛋白、大豆拉絲蛋白、大豆低溫豆粕、大豆膳食纖維等產品,還有呵護心腦血管、營養不油膩的原生子葉油、高油酸子葉油和二酯子葉油,好吃又健康的植物基素食、高純度蛋白飲料,針對不同人群的營養配方蛋白,植物萃取的綠色洗護用品……這些琳瑯滿目的大豆產品,展現出禹王在天然大豆精深加工方面的最新科創成果。
禹王大豆全產業鏈產品
在禹王集團,有一個四五層樓高的干燥塔,是公司自主創新的大型設備。在設備方面,禹王集團完全采用國產裝備,自主設計,實現單線產能最大、質量穩定。公司依照“六自”模式,即“自己設計、自己加工、自己制造、自己安裝、自己調試、自己升級”,研制出一整套低粕和蛋白加工核心設備。特別是其核心設備離心機、干燥塔的研發和制造,終結了必須用德國和日本裝備的歷史,使中國大豆蛋白行業主要設備的國產化得到普及,帶動了大豆蛋白行業國產裝備制造業的發展。2021年,禹王克東工廠年產1.8萬噸的蛋白新生產線順利達產,創造了新的單線產能紀錄。禹王持續引領中國大豆深加工技術的發展,成為和世界500強頭部蛋白企業競爭致勝的強有力的殺手锏。基于人類飲食更健康和營養的愿望,禹王集團建成全球第一條植物肉全自動化全生產線,年產植物蛋白肉2萬噸,這些植物蛋白有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抗腫瘤等10余項保健功能。禹王以自研設備為依托,制定“安全放心、全價營養”為現代素食開發的指導綱領,將“安全放心”細化為“六零”工作標準:零黃曲霉素、零反式脂肪酸、零膽固醇、零抗生素、零防腐劑、零添加。
禹王全自動化植物肉生產線
推動產品、工藝、設備全產業鏈創新的,是禹王集團獨具特色的人才、理念和機制。劉錫潛說,禹王要為創新者搭建創新的環境和條件,為創新者提供創新的動力,讓全員承接企業使命,立志推動變革,引領進步,在從事的行業內,解決世界難題、中國難題,解決卡脖子工程。
在禹王集團,有一種“全員創新機制”,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和成熟,持續為創新思想培植豐厚沃土。從1988年的“F.J活動”,到2012年形成首部《技術進步獎勵條例》,再到多次升級的《全員創新管理規定》《提案管理規定》《項目管理規定》,禹王創新體系不斷從隨機走向規范并持續升級、深化。“一二一工程”、“百項課題大攻關”及“‘五個一’全員創新工程”,讓創新的導向更加科學合理、創新成果的質量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創新工具如TRIZ、A3報告、QC報告逐漸被廣大員工所熟知和應用,讓創新方法更加高效和專精。近幾年來,禹王集團的員工創新參與率達到100%,形成持續的全員創新熱潮。每年提案總數平均在1萬條左右,完成創新立項400余項,創造效益超3000萬元。
在內部全員創新的同時,禹王集團還一貫堅持與科研院校的產學研合作,建立健全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為支撐、以產業化為目標的內外部合作機制。目前,禹王技術中心已與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江南大學、山東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等高等院所簽訂合作協議,合作內容涵蓋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優秀人才培訓等。
禹王通過系列基礎研究,在全球范圍內第一個從大豆加工過程中提取高活性β淀粉酶,并實現了產業化。與其它淀粉酶相比,大豆β淀粉酶具有適溫范圍廣、酶活穩定、糖化作用均衡的特點,使用它做出來的產品保鮮期能延長7天,市場前景非常廣闊。類似的科技成果,禹王集團研發了數十項并實現成果轉化,有效提升了公司經濟效益。目前,禹王牽頭成立國家大豆精深加工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建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農業農村部大豆精深加工重點實驗室、山東省大豆技術創新中心等2個國家級平臺和5個省級平臺。擁有保密專有技術數百項,授權發明專利75項,受理發明專利183項,發表技術論文62篇,覆蓋蛋白及植物基食品的品質、成本、工藝設備等的基礎研發、產品開發、工藝研發及應用研發等領域。獲得國際先進科技水平成果評價4項,參與編制團體標準、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8項。發明專利、知識產權行業遙遙領先。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在考察禹王集團時,稱贊他們是“全產業鏈、全營養素、全生命周期、全人類”的“中國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