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
初冬的新疆塔城地區氣溫逐漸凜冽,但在中國西北角的巴克圖口岸,邊民互市貿易仍舊火熱。
作為新疆首個邊民互市轉型升級試點和全疆唯一的邊民互市貿易落地加工試點,基于注冊邊民每人每天8000元的免稅政策,這里商戶游客交易頻頻、企業工廠忙加工、海關服務進出口流通……邊民互市正在帶動口岸經濟繁榮發展。
“15天,就能從購入油料原料變成食用油產品銷出去。”走進塔城市新疆錫伯圖商貿有限公司的生產工廠,100%進口的葵花籽、亞麻籽、紅花籽等原料正在源源不斷投入全自動化生產線。
“10年前站在國門看國外,10年后站在國門看國內。依托巴克圖口岸邊民互市,企業能夠從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國家進口到便宜、量大、優質的原材料。”新疆錫伯圖商貿有限公司行政總監雷兵橋說。
作為一家對外貿易及糧油深加工企業,錫伯圖商貿公司2019年7月落地塔城,看重的就是這里“邊民互市交易農產品+落地加工企業‘整進整出’”的交易模式。
從巴克圖口岸邊民互市交易區出來的外國車輛可以直達工廠,提升交易速度的同時,又一次節約加工企業的運輸成本。“與一般貿易相比,每進口一噸油料原材料能節省二三百元,總體生產成本能夠降低約20%。”在雷兵橋看來,這也成為企業競爭的優勢所在。截至今年10月,該公司通過合作社形式累計支付邊民費用300多萬元。
2018年8月,塔城巴克圖口岸成為新疆首個邊民互市轉型發展試點口岸;2019年6月,巴克圖口岸中哈邊民互市正式運營,參與交易邊民2000余人;2020年5月,塔城市被國家列為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落地加工的第一批試點縣市。
今年,塔城大力推進巴克圖口岸中哈邊民互市貿易轉型發展,不斷優化落地加工“整進整出”模式,持續推進區內交易模式,邊民互市貿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走在了全疆邊民互市前列。
“截至11月6日,巴克圖口岸中哈邊民互市今年完成貿易額3.16億元人民幣,其中有95%以上都是落地加工,貿易額做到了全疆第一。”魏杰透露,“落地加工結合邊民互市,是互市做到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途徑,對邊境地區的產業落地、邊民就業、地方稅收、將通道經濟轉變為口岸經濟等,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